《和谢爱山晚吟韵日晚与客散步因诵夕阳虽好不》

时间: 2025-01-14 22:46:42

日落未落天沧凉,悬崖挂壁留馀光。

紫烟翠雾空迷茫,飕飕度壑松风长。

牛背短笛催归忙,飘飘逸兴空悠扬。

襟怀洒落万虑亡,须臾薄暝山色藏。

长歌浩浩相激昂,淡云弄月微昏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落未落天沧凉,悬崖挂壁留馀光。
紫烟翠雾空迷茫,飕飕度壑松风长。
牛背短笛催归忙,飘飘逸兴空悠扬。
襟怀洒落万虑亡,须臾薄暝山色藏。
长歌浩浩相激昂,淡云弄月微昏黄。

白话文翻译:

太阳还未完全落下,天色已经显得清凉,
山崖上挂着余晖的光亮。
紫色的烟雾和翠绿的雾气在空中迷蒙,
松风在峡谷中呼啸而过,悠长而飘逸。
牛背上的短笛声催促归家的人们忙碌,
而我却在空中悠然自得,心情飞扬。
胸怀开阔,万般忧虑瞬间消失,
在瞬息之间,薄暮的山色渐渐隐藏。
我高歌激昂,情绪澎湃,
淡淡的云彩和月亮在微昏的黄昏中交相辉映。

注释:

  • 沧凉:指天色清凉、苍茫的感觉。
  • 悬崖挂壁:形容山崖如同悬挂的壁画,映照着余光。
  • 紫烟翠雾:形容天空中的紫色烟雾和绿色雾气。
  • 飕飕:形容风声,通常用于描写风的呼啸声。
  • 牛背短笛:指坐在牛背上的人吹奏短笛,象征乡村的生活。
  • 襟怀洒落:形容心胸宽广、烦恼消失的状态。
  • 薄暝:指暮色、黄昏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政治家,因其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而被后人所铭记。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处于国难当头、外敌入侵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文天祥虽身处逆境,但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歌鉴赏:

此诗展现了文天祥在黄昏时分散步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即以“日落未落天沧凉”引入,描绘出黄昏时分的宁静和清凉,带有一种苍茫的美感。接着,诗人通过“紫烟翠雾空迷茫”描绘了黄昏时天边的云彩,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在表达情感上,诗人通过“牛背短笛催归忙”与“飘飘逸兴空悠扬”的对比,表现了生活的忙碌与心灵的宁静。这种内心的自由与外部世界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洒脱与超然。

最后,结尾的“长歌浩浩相激昂,淡云弄月微昏黄”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豪情满怀的壮志,也传达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文天祥的个性与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落未落天沧凉:描绘黄昏时分的凉爽,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2. 悬崖挂壁留馀光:余晖照耀在悬崖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3. 紫烟翠雾空迷茫:天边的紫烟和翠雾交织,令人心生迷惘。
  4. 飕飕度壑松风长:松风在山谷中悠然流淌,增添了自然的音韵。
  5. 牛背短笛催归忙:乡村生活的忙碌,象征着人们的归属感。
  6. 飘飘逸兴空悠扬:抒发了一种自由的心境,追求精神的悠然。
  7. 襟怀洒落万虑亡:心胸开阔,烦恼随之消散。
  8. 须臾薄暝山色藏:短暂的黄昏将山色掩藏,象征时光的流逝。
  9. 长歌浩浩相激昂:豪情激昂,表现出诗人的壮志。
  10. 淡云弄月微昏黄:黄昏的天空,淡云与月亮交相辉映,形成美丽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悬崖挂壁”比喻自然的壮丽。
  • 拟人:如“淡云弄月”使自然景象生动。
  • 对仗:如“飕飕度壑松风长”与“牛背短笛催归忙”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夕阳西下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仍保持的乐观和超然的心态,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落:象征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
  • 悬崖:代表险峻与美丽,暗含人生的挑战。
  • 紫烟翠雾:象征情感的复杂与迷惘。
  • 松风: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力量。
  • 牛背短笛:乡村生活的象征,体现朴实与亲近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落未落天沧凉”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宁静
    C. 紧张
    答案:B

  2. “牛背短笛催归忙”中的“牛背”象征了什么? A. 城市生活
    B. 乡村生活
    C. 战争
    答案:B

  3.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晴天
    B. 雨天
    C. 黄昏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赤壁赋》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和谢爱山晚吟韵日晚与客散步因诵夕阳虽好不》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注重自然的静谧与空灵,而文天祥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2. 《文天祥年谱》
  3.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