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弈各有等级四绝品四人高下》

时间: 2025-01-19 20:06:31

击柱论功不忍看,築坛刑马誓河山。

当年绛灌知何似,只在春秋鲁卫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击柱论功不忍看,築坛刑马誓河山。当年绛灌知何似,只在春秋鲁卫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厌倦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诗人感叹那些人击柱论功的场景令人不忍直视,筑坛祭马的誓言又能有多少实际意义。回想当年那些英勇的战士,是否与如今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和卫国的纷争有什么不同?

注释:

  • 击柱:指击打柱子以表彰功绩的仪式。
  • 築坛刑马:指古代祭祀或誓言的仪式,涉及建筑坛子和处刑马匹。
  • 绛灌:古代传说中的英雄,象征勇猛。
  • 春秋鲁卫:指春秋时期的鲁国和卫国,代表当时的政治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宋代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因其坚定的抗元立场和悲壮的诗作而闻名。他在南宋沦亡之际,坚守抗敌斗争,最终被俘而殉国,留下大量具有爱国情怀的诗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外敌入侵、国家危亡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当时政治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开篇“击柱论功不忍看”,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中浮夸功名的厌恶,击柱这一动作不仅是在庆祝,更是对人心的嘲讽。接下来的“築坛刑马誓河山”,则通过祭祀的仪式描绘了人们在面临国家存亡时的空洞誓言,彰显出对实际行动的失望。末句“只在春秋鲁卫间”带有历史的沉重感,诗人将当下与历史相对照,体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反思。

整首诗的情感贯穿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文天祥身为忠臣的悲壮情怀,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这种深刻的历史感与现实感,赋予了作品更为厚重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击柱论功不忍看:击打柱子以表彰功绩的场景让人难以直视,显示出对这种表面的荣耀的反感。
  2. 築坛刑马誓河山:古代的祭祀仪式,表面上表明忠诚与誓言,实则多是形式主义。
  3. 当年绛灌知何似:思索过去英勇人物的境遇,感叹其与现实的不同。
  4. 只在春秋鲁卫间:将当下局势与历史上的鲁卫国争斗进行对比,揭示出历史的循环与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击柱论功”和“築坛刑马”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历史人物与现实形势相结合,形成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功名虚幻与历史循环的主题,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忠臣的悲壮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荣耀与功绩,然而在诗中却令人不忍直视,反映对虚荣的批判。
  • :祭坛象征着誓言与忠诚,但在诗中显得空洞。
  • :象征着战斗与牺牲,反映了历史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文天祥的“击柱”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反感?

    • A. 真实的功绩
    • B. 浮夸的功名
    • C. 历史的纠葛
  2. “築坛刑马”的意象主要体现了怎样的主题?

    • A. 忠诚与誓言
    • B. 空洞与形式主义
    • C. 战争的残酷
  3. 诗中提到的“春秋鲁卫”代表了什么?

    • A. 诗人的家乡
    • B. 历史的对比
    • C. 外敌入侵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过零丁洋》:文天祥的另一首作品,表达了相似的爱国情怀。
  • 《登高》:杜甫的作品,也有对时局的深刻反思。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表现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文天祥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