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碧晚望》

时间: 2025-01-01 17:41:38

秋来何必送将归,落日高台意自悲。

一壑未容追法漫,三钟犹得饱支离。

黄花对客如相笑,白发寻人似有期。

时序不堪翻覆手,每逢佳处亦开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凝碧晚望
作者:李弥逊 〔宋代〕

秋来何必送将归,
落日高台意自悲。
一壑未容追法漫,
三钟犹得饱支离。
黄花对客如相笑,
白发寻人似有期。
时序不堪翻覆手,
每逢佳处亦开眉。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了,何必再送别归去的人呢?
夕阳映照在高台上,心中自然感到悲伤。
一条山沟尚未容许追逐的悠然,
三声钟响仍然可以让我饱尝离别的滋味。
黄花对着客人好像在相互取笑,
白发寻觅知己似乎有了重逢的期盼。
时光的流逝让人无法承受,
每当遇到美好的时刻也只能微微一笑。

注释

  • 何必:何必要,何须。
  • 高台:指高处的平台或楼阁,象征着临近落日的地方。
  • :指山沟、山谷。
  • 法漫:追逐的方式和道路,这里意指追寻的无奈。
  • 三钟:指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黄花:指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着坚韧和愉悦。
  • 白发:象征年老或失落的爱情,暗示记忆的追寻。
  • 时序:指时间的顺序和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约1070-1130),字存义,号东山,南宋诗人及词人,主要以咏史抒怀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借景抒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的秋天,正值诗人个人生活与社会环境变迁的时期,反映了对离别与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的秋天意象,既有自然景色的美感,又充满了人情的忧伤。

诗歌鉴赏

《凝碧晚望》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秋来何必送将归”引出主题,借助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落日的描写,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情感的寄托,落日的悲凉感与诗人的内心情绪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接下来的“黄花对客如相笑”通过黄花的盛开,展现了一种坚韧的生命力,与人们的孤独形成鲜明对照。白发的意象则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最后两句“时序不堪翻覆手,每逢佳处亦开眉”,更是升华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在美好时刻中即使微笑也带着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展现了李弥逊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来何必送将归:秋天的到来使得离别的情感愈加浓厚,诗人不理解为何还需送别。
  • 落日高台意自悲:落日的景象让人感到悲伤,落日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 一壑未容追法漫:意指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连一条山沟都无法回头,表达追寻的无奈。
  • 三钟犹得饱支离:钟声的回响传递出时间的流逝,虽有离别的痛苦,却也寓意着生活的继续。
  • 黄花对客如相笑:黄花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孤独,似乎在对客人微笑,表现出生命的坚韧。
  • 白发寻人似有期:白发预示着对往日知己的渴望,似乎在期待重逢。
  • 时序不堪翻覆手:时间的流逝让人无能为力,反映出对时间的无奈与渴望。
  • 每逢佳处亦开眉:每当遇到美好的时刻,心中却难免带着忧伤,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黄花比作生命的坚韧。
  • 拟人:黄花似乎在对客人微笑,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用词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流露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凋零与离别,传达出生命的循环和无常。
  • 落日:象征着结束与悲伤,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黄花: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同时也暗示着孤独。
  • 白发:象征着记忆与时光,传达出对过往的追忆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台”所指的是什么?

    • A. 高楼
    • B. 高处的平台
    • C. 一座山
    • D. 太阳
  2. “黄花对客如相笑”中,黄花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愉悦与孤独
    • C. 生命的脆弱
    • D. 秋天的结束
  3. 诗中提到的“白发”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年轻
    • B. 失落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知识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弥逊的《凝碧晚望》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李弥逊更侧重于对秋的描绘与内心的感受,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凋零反映生死无常的哲理。两者在意象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人生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诗集》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凝碧晚望》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