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寺》

时间: 2025-01-01 15:10:58

飞鸣屋上乌,入我梦中听。

迟明月未昃,平晓风更静。

游云四山幕,止水万象镜。

身如走空虚,南北了不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水寺
飞鸣屋上乌,入我梦中听。
迟明月未昃,平晓风更静。
游云四山幕,止水万象镜。
身如走空虚,南北了不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白水寺的清晨景象。屋顶上的乌鸦鸣叫声传入我的梦中,月亮尚未西沉,清晨的风格外宁静。游动的云彩像四周的山幕,静止的水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万物。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如同在虚空中漂浮,南北方向都不再确定。

注释:

  • 飞鸣:鸟叫声,形容乌鸦的鸣叫。
  • 屋上乌:指屋顶上的乌鸦。
  • 入我梦中听:指在梦中听到乌鸦的叫声。
  • 迟明月未昃:指天还未亮,月亮尚在天空中。
  • 游云:指在空中飘动的云。
  • 止水:指静止的水面。
  • 万象镜:形容水面如镜子,反射万物。
  • 身如走空虚:形容身心感觉空虚。
  • 南北了不定:指方向感模糊,不知所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性格清高,喜爱山水,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风格淡雅清新。

创作背景:

《白水寺》作于诗人游历白水寺时,受其宁静环境的启发,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迷茫,反映了对人生方向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白水寺清晨的宁静与优美。诗的开头以“飞鸣屋上乌”引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增强了诗歌的生活气息。紧接着,诗人通过“迟明月未昃,平晓风更静”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晨光初照的恬静氛围,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而“游云四山幕,止水万象镜”则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和谐。云与水的对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万象的思考。最后一句“身如走空虚,南北了不定”以自我反思的方式总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所依归,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飞鸣屋上乌:鸟鸣声从屋顶传来,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2. 入我梦中听:这声音似乎也进入了梦境,模糊了现实与梦的界限。
  3. 迟明月未昃:天色还未完全亮起,月亮依然高挂。
  4. 平晓风更静:清晨的风显得格外宁静,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
  5. 游云四山幕:云彩如同四周的山峦,环绕着这片宁静。
  6. 止水万象镜:平静的水面如镜子,反射出周围的万物。
  7. 身如走空虚:感觉自己漂浮在空虚中,失去了方向。
  8. 南北了不定:迷失在南北之间,象征着内心的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止水万象镜”,用“镜”比喻湖面,生动形象。
  • 拟人:乌鸦鸣叫似乎有意识地进入梦中,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游云四山幕,止水万象镜”,增强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同时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我存在的思考和对人生方向的困惑。

意象分析:

  • 乌鸦:象征着孤独与思考,暗示生命的脆弱。
  • 月亮: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梦幻。
  • 云与水:象征变化与宁静,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鸣屋上乌”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鸟
    B. 猫
    C. 狗

  2. “身如走空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快乐
    B. 迷茫
    C. 满足

  3. 诗人通过何种意象展现自然的宁静? A. 乌鸦的叫声
    B. 游云与止水
    C. 明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 李白的《月下独酌》:探讨了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沉思。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白水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自然的美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但李弥逊更强调内心的迷失,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安宁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李弥逊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