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二首
作者:李弥逊
颓龄知有几,谁复问行藏。
散策苍林静,抛书白昼长。
相呼山鸟聚,自浇涧花香。
此地无车马,真成物我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心中对人生行踪的无奈与思索。年纪渐长,岁月已知多少,已经没有人再询问我行踪的去向。漫步在宁静的苍翠林中,抛下书本,享受着白天的悠长。与山鸟相呼应,自然中花香四溢。这里没有车马的喧嚣,真是让我忘却了世间的纷扰。
注释
- 颓龄:意指衰老的年纪。
- 行藏:指行踪和隐居。
- 散策:指随意漫步。
- 苍林:青翠的树林。
- 抛书:放下书本,意指不再读书。
- 白昼长:白天时间充足,悠闲自在。
- 自浇:自己浇灌,形容自然的气息。
- 物我忘:物我两忘,意指身心合一,忘却世俗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善于抒情,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反映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体悟,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晚年,时值岁月渐逝,李弥逊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在这首诗中,他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淡泊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二首》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生感悟的诗。整首诗以轻松、宁静的语调表达了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开篇即以“颓龄知有几”点出诗人的年岁已高,岁月的流逝让他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深思。接下来的“谁复问行藏”则显示出一种无奈和淡然,似乎不再在意他人的关注,更多的是在追求内心的安宁。
“散策苍林静,抛书白昼长”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放下,显示了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尤其是“此地无车马,真成物我忘”一句,直接表达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强调了远离世俗喧嚣所带来的内心平和。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由的向往。李弥逊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烦恼的哲学思想,使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考价值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颓龄知有几:感慨自己年纪渐长,岁月无情。
- 谁复问行藏:人们对自己的去处和行踪已不再关心。
- 散策苍林静:在宁静的苍翠林中漫步,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 抛书白昼长:放下书本,悠闲地享受漫长的白天。
- 相呼山鸟聚:与山中的鸟儿相呼应,形成自然的和谐。
- 自浇涧花香:花香自溢,心灵陶醉在芬芳之中。
- 此地无车马:这里没有世俗的喧闹。
- 真成物我忘:在此环境中,真的忘却了物我之间的界限。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通过自然景象比喻心灵的宁静。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李弥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追求内心的宁静,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林: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宁静。
- 白昼:代表时间的悠长与生活的写意。
- 山鸟: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涧花香:象征生命的芬芳与自然的美好。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自然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弥逊的《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金钱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B -
诗中“颓龄知有几”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思考? A. 年龄与时间
B. 财富的积累
C. 社交活动
答案:A -
“此地无车马,真成物我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城市生活的怀念
B. 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融入
C. 对人际关系的疏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李弥逊《次韵苏粹之发干见赠二首》:前者激情澎湃,后者则更为淡泊,前者追求享乐,后者追求内心的宁静,两者在表达的情感与人生观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