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偈二首
作者: 释禧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韶山近日没巴鼻,
眼里闻声鼻尝味。
有时一觉到天明,
不在床上不落地。
三级浪高鱼化龙,
痴人犹戽夜塘水。
白话文翻译:
最近韶山被云雾遮盖,
眼中听到声音、鼻中品尝味道。
有时一觉睡到天亮,
不在床上却又不离地。
浪高三层,鱼变成龙,
痴人仍在舀起夜塘的水。
注释:
- 韶山: 指的是位于湖南的韶山,因其自然景色而闻名。
- 巴鼻: 指的是鼻子,可能是方言或诗人特有用法。
- 三级浪: 比喻浪高如三级,形容波浪汹涌。
- 鱼化龙: 表达鱼跃龙门的寓意,象征着改变与飞跃。
- 痴人: 形容那些执迷于某事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禧誧,宋代高僧,擅长诗词,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禅理为题材,风格清新洒脱,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韶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人生与内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韶山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首句通过“韶山近日没巴鼻”,描绘了韶山被云雾笼罩的情景,给人一种模糊而神秘的感觉。接着“眼里闻声鼻尝味”则运用了感官的结合,强调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全方位体验,仿佛让读者也身临其境。
诗中“有时一觉到天明,不在床上不落地”,突出了一种超脱的状态,似乎在表达一种与世无争的心境。在自然的怀抱中,时间仿佛不再重要。这种境界与“三级浪高鱼化龙”形成对比,后者则是对突破与变化的渴望,象征着人生的追求与奋斗。
最后一句“痴人犹戽夜塘水”,用痴人舀水的形象,形象地表达出一种执迷的状态,或许是在讽刺那些无法自拔于平凡生活的人。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深刻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韶山近日没巴鼻: 描绘韶山被云雾笼罩的情景,暗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
- 眼里闻声鼻尝味: 通过感官的结合,表达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 有时一觉到天明: 体现一种超脱的状态,象征内心的宁静。
- 不在床上不落地: 表达一种无拘无束的境界。
- 三级浪高鱼化龙: 形象地描绘波涛汹涌,暗示人生的变迁与追求。
- 痴人犹戽夜塘水: 用痴人舀水的形象,讽刺那些沉迷于琐事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 “三级浪高鱼化龙”,将波涛与人生的变化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 通过“痴人犹戽夜塘水”赋予人类情感,增强了诗的表达力度。
- 对仗: 整首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韶山自然景色的描绘,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内心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对自由、超脱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山: 自然之美,象征宁静与和谐。
- 鱼化龙: 变革与飞跃,象征追求理想和目标的心态。
- 痴人: 代表执迷与无法自拔的状态,具有警示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韶山”是指哪个地方? A. 湖南
B. 四川
C. 福建
答案: A -
“三级浪高鱼化龙”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宁静
B. 变化与追求
C. 痴迷
答案: B -
诗中“痴人犹戽夜塘水”是用来讽刺什么的? A. 自然
B. 平凡生活中的执迷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宁静的结合。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表达对美丽景色的感悟与人生追求。
诗词对比:
- 释禧誧《偈二首》与王维《山居秋暝》:
- 相同点: 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内心的宁静。
- 不同点: 释禧誧更强调变化与追求,而王维则更注重宁静和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集中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 介绍古诗词的解读与分析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