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偈二首
作者: 释禧誧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丹霞有个公案,从来推倒扶起。今朝普示诸人,且道是个甚底。
白话文翻译:
这段诗的意思是:丹霞山有一个公案,总是被推翻又扶起。今天我向大家展示这个道理,大家说说这到底是什么呢?
注释:
- 丹霞:指的是丹霞山,因其山体颜色鲜艳而得名。
- 公案:指的是佛教的公案,通常用来启发人的思维。
- 推倒扶起:比喻事物的变化和人们对真理认知的不断修正。
- 普示:普遍展示或显现。
- 甚底:什么,何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禧誧,宋代高僧,精通佛理,常以诗词表达其对佛教哲理的理解。他的作品往往简练而富有哲理,体现了佛教的深邃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之时。诗人试图通过公案来引导人们思考,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佛教思想的关注与探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诗中的“丹霞”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象征着佛教智慧的源泉。诗人通过“公案”的比喻,揭示了真理的不易 grasp 和不断被推翻与重建的过程。这与佛教教义中“诸法无常”的思想相呼应,提示人们要不断地反思和探究真理,而不是盲从于表象。最后一句“且道是个甚底”,则以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开放式的结尾,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佛理的阐述,更是对读者思维的启发,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丹霞有个公案:开篇设置场景,暗示了诗的主题,吸引读者的注意。
- 从来推倒扶起:表述了事物的变迁,以及对真理的不断质疑与重构。
- 今朝普示诸人:表达了诗人希望将此道理分享给大众的愿望。
- 且道是个甚底:提出疑问,鼓励读者思考和探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公案”比作人生的境遇,传递了更深的哲理。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真理探求的过程,强调了佛教哲理中对无常与变化的认识,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反思与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丹霞:象征着美丽而深邃的智慧。
- 公案:代表着佛教的思考与启示。
- 推倒扶起: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真理的探求过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丹霞”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座山
C. 一种哲学
D. 一种动物 -
“公案”的作用是: A. 记录历史
B. 启发思维
C. 讲述故事
D. 教授知识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同样探讨佛教哲理的公案集。
- 《禅僧歌》:反映了禅宗思想的诗作。
诗词对比:
对比释禧誧的公案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二者都涉及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但释禧誧更侧重于哲理的探讨,而白居易则更多表现人情世故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 《宋代诗词研究》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