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师墓》

时间: 2025-01-19 19:49:05

水关西出隐浮屠,燕子飞来半月孤。

病虎无心看北固,潜龙有恨逊南都。

十三陵外馀抔土,二百年来失鼎湖。

一自桑田成海后,总啼鹃血洒平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下大师墓
作者: 陆次云 〔清代〕

水关西出隐浮屠,
燕子飞来半月孤。
病虎无心看北固,
潜龙有恨逊南都。
十三陵外馀抔土,
二百年来失鼎湖。
一自桑田成海后,
总啼鹃血洒平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墓地的景象,诗人从水关西出,隐约看到浮屠(塔),燕子飞来,却是孤零零的,只在半个月里翩翩而至。病虎无意地注视着北固山,潜藏的龙感到失落,默默地看着南方的都城。十三陵之外,只有一抔土,经过二百年,鼎湖的美景已然失去。自从桑田变成海洋之后,只有杜鹃的哀鸣,泪洒在这片平坦的土地上。

注释

  • 水关:古代山水名,指从水边出发的地方。
  • 浮屠:僧侣所建的佛塔。
  • 病虎:比喻失去力量的猛兽。
  • 北固:指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
  • 潜龙:比喻隐伏的有才能的人。
  • 南都:指南京,曾是南朝的都城。
  • 十三陵:指明朝皇帝的陵墓,位于北京郊区。
  • 抔土:一小撮土,象征着墓地的荒凉。
  • 桑田:原指桑树田地,后用以比喻变幻莫测的时光。
  • 杜鹃:一种鸟,以悲鸣著称,常用于表达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次云,清代诗人,出生于诗词盛行的时代。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事变化,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社会动荡和历史变迁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古墓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天下大师墓》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无常与变迁。开头两句“水关西出隐浮屠,燕子飞来半月孤”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场景,浮屠的隐现与孤独的燕子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接下来的“病虎无心看北固,潜龙有恨逊南都”则通过病虎和潜龙的比喻,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失落感,似乎在感慨那些曾经辉煌的英雄如今的黯淡无光。

“十三陵外馀抔土,二百年来失鼎湖”更是直接提到历史的沧桑,十三陵的空旷与失去的鼎湖之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时光流逝带来的遗憾和惋惜。最后两句“一自桑田成海后,总啼鹃血洒平芜”更是将个人的悲伤与历史的无情结合在一起,杜鹃的啼鸣象征着对往事的追忆与哀伤,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悲凉。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样,情感深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关西出隐浮屠:从水关的西边出发,隐约可见佛塔。
  2. 燕子飞来半月孤:燕子飞来,却只有半个月的时间,显得孤单。
  3. 病虎无心看北固:生病的老虎无心地望着北固山,象征失去斗志。
  4. 潜龙有恨逊南都:潜伏的龙心中满是遗憾,对南方的都城感到自愧不如。
  5. 十三陵外馀抔土:在十三陵的外面,只剩下一小撮土,象征荒凉。
  6. 二百年来失鼎湖:二百年来,鼎湖的美景已然不复存在。
  7. 一自桑田成海后:自从桑田变成大海之后,时光的变迁令人感叹。
  8. 总啼鹃血洒平芜:杜鹃哀鸣,泪水洒在这片平坦的土地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虎比作失去斗志的英雄,潜龙比作有才能但未被重用的人。
  • 对仗:诗句中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如“病虎无心”和“潜龙有恨”。
  • 象征:杜鹃的啼鸣象征着哀伤和对历史的追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对英雄人物的惋惜,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屠:象征着宗教与信仰,暗示历史的沉重。
  • 病虎:象征着英雄的衰退与无奈。
  • 潜龙:象征着有才华的人未能施展抱负。
  • 十三陵: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 杜鹃:象征着哀伤与对过去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关西出隐浮屠”中的“浮屠”指的是什么?

    • A. 山峰
    • B. 佛塔
    • C. 城堡
    • D. 溪流
  2. “十三陵外馀抔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失落
    • C. 平静
    • D. 愤怒
  3. 本诗主要描述的是?

    • A. 自然景象
    • B. 人生哲理
    • C. 历史变迁
    • D. 战争场面

答案

  1. B. 佛塔
  2. B. 失落
  3. C. 历史变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的感慨。
  • 王维的《送别》: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对离别的惆怅,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