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芷江隐者》

时间: 2024-12-31 04:14:42

十二峰回十八滩,渔舟欲上问津难。

山亭春尽无人过,开遍桃花只自看。

意思解释

赠芷江隐者

原文展示:

十二峰回十八滩,渔舟欲上问津难。
山亭春尽无人过,开遍桃花只自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十二座山峰环绕、十八条水滩交错的景象,渔船想要上岸却发现问路的人很少。春天已过,山亭里没有人来访,满山的桃花只供自己欣赏。

注释:

  • 十二峰:指山的数量,表现景色的壮丽。
  • 十八滩:形容水流复杂,行船困难。
  • 渔舟:指捕鱼的船,象征渔夫的生活。
  • 问津难:询问渡口却很困难,反映出环境的荒凉。
  • 山亭:山中的小亭子,通常是游人休息的地方。
  • 春尽:春天已经结束,暗示时光的流逝。
  • 桃花:象征美丽和短暂的生命。

典故解析:

  • 桃花源: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关,象征隐逸生活和对世俗的逃避。
  • 渔舟唱晚:常用来形容渔民的生活,反映出宁静的自然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次云,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作者可能在隐居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人际的疏离,借景抒情,表达对孤独隐逸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赠芷江隐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隐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反思。开篇以“十二峰回十八滩”描绘出自然的壮丽,但随即以“渔舟欲上问津难”的转折,突显出人迹罕至的孤寂。诗中“山亭春尽无人过”,表现出春天的流逝与人们的疏离,给人一种淡淡的伤感。而“开遍桃花只自看”则表达了隐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却又不能与人分享的孤独感。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二峰回十八滩:描绘山水相绕的自然景观,设定诗的背景。
  • 渔舟欲上问津难:表达渔舟行驶中的困境,暗示人迹罕至的环境。
  • 山亭春尽无人过:描绘春天的结束,反映出寂寞与孤独。
  • 开遍桃花只自看:表达对美景的欣赏,却因无人共享而感到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对仗工整的美感。
  • 意象:桃花、渔舟、山亭等意象交织,构成清新自然的画面。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高远,隐士的理想境界。
  • 渔舟:代表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 桃花:象征美丽但短暂的生命,寓意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观主要包括哪些? A. 河流和树林
    B. 山峰和滩涂
    C. 沙漠和湖泊

  2. “山亭春尽无人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寂寞
    C. 欢愉

  3. 诗中桃花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丽与短暂
    C.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的隐逸社会,而陆次云则表现了隐者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欣赏,二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与内涵》
  •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