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承示及毛公平仲墓铭且索挽诗熹不及识毛公而爱重其文旧矣义不可辞顾已不及其虞殡姑以数句》
时间: 2025-01-17 09:51: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毛公神仙骨,误落世网中。
髫龀出奇语,砉然惊乃翁。
弱龄翰墨场,不言已收功。
亭亭绝世姿,皎皎冰雪容。
顾步一长啸,笙鹤翔秋空。
调高听者稀,老去竟不逢。
一朝谢尘浊,泠然跨刚风。
回头叫安期,举手邀韩终。
千秋有遗想,一往无留踪。
平生故人心,洒涕铭幽宫。
斯人不可见,斯文鬼神通。
白话文翻译
毛公如同神仙般的骨骼,误落入世俗的网中。
年少时他便能说出惊世的言语,让人震惊。
在年轻的书法界,他默默地取得了成功。
他那高雅的姿态,犹如皎洁的冰雪。
他走路时长声一啸,仿佛笙声和鹤鸣在秋空中回荡。
高亢的调子,听的人却很少,等到老去仍未能相逢。
某一天他告别了尘世的浑浊,清冷地迎风而立。
他回头呼唤安期生,举手邀请韩终。
千秋之后仍留有他的遗想,却无法留下痕迹。
生前的故人情谊,泪洒在幽静的墓地。
这样的人已不可再见,他的文采如鬼神般超凡。
注释
- 毛公:指毛公平仲,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朱熹对其的敬仰之情。
- 神仙骨:形容毛公有如神仙般的气质与才华。
- 髫龀:指少年时期,形容毛公早熟的才华。
- 亭亭:形容姿态优雅。
- 安期:安期生,古代道家人物,象征长生不老。
- 韩终:韩终,指韩愈,古代著名文学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在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深远影响,尤其以理学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朱熹晚年,表达了他对毛公的崇敬与怀念,反映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朱熹的这首诗以毛公为中心,表达了他对这位前辈的深刻敬仰和怀念。通过描写毛公的才华和气质,展现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超凡脱俗的形象。诗中的“神仙骨”与“绝世姿”不仅仅是对毛公外貌的赞美,更是对其内在才华的认可。诗人在怀念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显得更加真挚。
此外,诗中反复出现的“听者稀”和“老去竟不逢”,流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才华被世俗淹没的惋惜。朱熹用“泠然跨刚风”来形容毛公的清高与孤傲,显示出他在世俗中难以被理解的孤独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毛公的追思,也是对自身文化情怀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毛公神仙骨:赞美毛公天赋异禀。
- 误落世网中:形容其才华在世俗中未被充分理解与珍惜。
- 髫龀出奇语:强调其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
- 亭亭绝世姿:描绘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 顾步一长啸:展现其自信与豪情。
- 调高听者稀:表示其才华虽高,但听众却寥寥无几。
- 老去竟不逢:感慨时光流逝,未能再见良友。
- 一朝谢尘浊:隐喻其告别世俗。
- 回头叫安期:渴望与道家人物相聚。
- 千秋有遗想:虽已离世,但才华依然留存。
- 洒涕铭幽宫:表达对毛公的惋惜与怀念。
- 斯文鬼神通:强调毛公的文学成就与超凡地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毛公比作神仙,突显其才华。
- 对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调高听者稀”,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对才能被世俗忽视的惋惜。
主题思想:诗中通过对毛公的怀念,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才华被忽视的感慨,体现了朱熹对文学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才华。
- 秋空:象征孤高与清冷。
- 笙鹤:象征高雅与清逸。
- 幽宫:象征着对故人的追思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毛公的形象在诗中被描述为: A. 平凡无奇
B. 超凡脱俗
C. 只关注世俗
D. 对他人漠不关心 -
“调高听者稀”意指: A. 许多人在听
B. 听的人很少
C. 毛公说话声音小
D. 音乐很嘈杂 -
诗中提到的安期生和韩终分别象征: A. 友谊与背叛
B. 长生与智慧
C. 贫穷与富贵
D. 传统与现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朱熹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均展示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但朱熹更多的是对才华的追求与怀念,而陶渊明则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两者在情感基调与表达方式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朱熹诗词集》
- 《宋代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