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昌安国寺》

时间: 2025-01-17 09:50:53

书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纱窗燕拂檐。

莲子数杯赏泠酒,柘枝一曲试新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

屋映花丛当下簾。

谁倚南楼指新月,玉鉤素手两纤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纱窗燕拂檐。
莲子数杯赏泠酒,柘枝一曲试新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屋映花丛当下簾。
谁倚南楼指新月,玉鉤素手两纤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美好场景。诗人在书堂中,正值三月初三,春风拂面,窗外的柳絮纷飞,燕子在屋檐下轻轻掠过。诗人举杯品尝莲子酒,听着柘枝乐曲,试穿新衣。阶前的池水如镜,映照着花丛,屋内的帘子轻轻摇曳。此时,有人倚靠在南楼上,指着新月,纤细的玉钩手指轻柔而优雅。

注释:

  • 书堂:书房,读书的地方。
  • 初三日:农历三月的第三天,通常是春游的日子。
  • 絮扑:柳絮飘落,扑打在窗户上。
  • 莲子:指莲子酒,是一种春季饮品。
  • 柘枝:一种乐器,古时用来伴奏。
  • 新衫:新衣服,象征春天的新气象。
  • 玉鉤:形容女子的手指纤细、优美。

典故解析:

  • 三月初三:即“上巳节”,是古代的春游节日,寓意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新月:象征着美好、希望与新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舜元(苏轼之侄),生于宋代,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日,春天带来的生机与欢乐,正是诗人对生活美好的感悟与享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了春日的宁静与美好,诗人在书堂中悠然自得,享受着春光与美酒,展现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前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气息,柳絮飞舞,燕子轻掠,仿佛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柔,生机的盎然。

接着,诗人通过饮酒、听乐、试新衫等生活细节,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春日的珍惜。诗中“阶临池面胜看镜”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自身的美丽结合,流露出一种自信与从容。

最后两句“谁倚南楼指新月,玉鉤素手两纤纤”则将视线转向楼上的女子,指向新月的手指,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也为全诗增添了人情味。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书堂三月初三日:设定时间和地点,春日的书房。
    2. 絮扑纱窗燕拂檐:描绘春天的景象,营造出悠然自得的氛围。
    3. 莲子数杯赏泠酒:表现诗人对美酒的享受,增添生活情趣。
    4. 柘枝一曲试新衫:展现诗人对新衣的期待与春天的喜悦。
    5. 阶临池面胜看镜:池水如镜,映衬出自然的美。
    6. 屋映花丛当下簾:描绘了屋内外的和谐美景。
    7. 谁倚南楼指新月:引入人物,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8. 玉鉤素手两纤纤:营造出女子的优雅与美丽,形成对比。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莲子数杯”与“柘枝一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池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体现了人们在自然中获得的宁静与快乐,传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
  • 柳絮:代表轻盈与柔美。
  • 燕子:寓意春天的到来。
  • 莲子酒:象征甜美与愉悦的生活体验。
  • 新月:象征美好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过年 B. 春游 C. 夏天

  2. 诗中提到的“新衫”指的是什么? A. 新衣服 B. 新书 C. 新房子

  3. “谁倚南楼指新月”中的“南楼”指的是什么? A. 楼房的方向 B. 书房 C. 亭子

参考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都是描绘春天的景象,但苏舜元更注重细节与生活的惬意,而白居易则更显感伤与深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