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乐府十二章·撤屏悟》

时间: 2025-01-01 13:02:03

屏风新,画美人,美人颜色倾国姿,君王顾之情可移。

情可移,即可误,贤臣献规君顿悟。

不见精勤纳谏唐太宗,不画蛾眉书奏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史乐府十二章·撤屏悟
屏风新,画美人,美人颜色倾国姿,君王顾之情可移。情可移,即可误,贤臣献规君顿悟。不见精勤纳谏唐太宗,不画蛾眉书奏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新画的美人,画中的美人美丽动人,倾国倾城,吸引了君王的目光,君王的情感因此而转移。情感的转移可能导致误判,贤臣因此向君王献上忠言,令其顿悟。想起唐太宗李世民,他曾精心接受谏言,而非只顾欣赏美人的容颜。

注释:

  • 屏风:古代室内装饰品,常用于隔断空间。
  • 倾国:形容美丽的女子能够使国家倾覆,形容其美貌绝伦。
  • 君王顾之情:指君王因美人而改变情感。
  • 贤臣:指有才德的臣子。
  • 纳谏:接受臣子的劝诫。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常用于比喻美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盛修,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关注历史教训与现实政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反映出对统治者的提醒与劝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屏风新,画美人”开篇,迅速引入了美的意象,暗示了美色对人的影响。美人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权力游戏中的重要元素。君王的情感因美人而转移,诗人在这里揭示了美色所带来的潜在危害——情感的移转可能导致判断的失误,这不仅影响君王的决策,也可能影响国家的命运。

接下来的部分提到贤臣的忠言,强调了在权力中心旁观美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治理与忠告。这一转折体现出诗人的警示意味,提醒统治者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被表面的美丽所迷惑。诗中提到唐太宗,借用历史人物来强调纳谏的重要性,表现出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流畅,情感上深刻而富有警示性,通过对美色的描写与对历史的反思,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统治者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屏风新,画美人:描绘出新画的美人,设置了诗的舞台。
  2. 美人颜色倾国姿:强调美人倾国的美貌,暗示其影响力。
  3. 君王顾之情可移:君王因美人而改变情感,引出后续的警示。
  4. 情可移,即可误:情感的转移可能导致误判。
  5. 贤臣献规君顿悟:贤臣的忠告使君王醒悟,显示出忠臣的重要性。
  6. 不见精勤纳谏唐太宗:提及唐太宗,暗示历史上明智的统治者应重视谏言。
  7. 不画蛾眉书奏疏:警示君王不要只沉迷于美色,而忽视治国之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人比作屏风的装饰,寓意其对君王的吸引。
  • 对仗:如“情可移,即可误”,形成强烈的韵律感。
  • 典故:引用唐太宗的历史,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警示统治者要清醒,不要被美色迷惑,要重视臣子的忠告,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屏风:象征权力中心的隔离与美的装饰。
  • 美人:代表着权力与欲望的诱惑。
  • 君王:象征着统治者的责任与决策。
  • 贤臣:体现忠诚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美人”用来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欲望与权力的诱惑
    • C. 忠诚
    • D. 友谊
  2. 诗中提到的唐太宗是为了强调什么?

    • A. 美的价值
    • B. 忍耐的重要性
    • C. 纳谏的重要性
    • D. 统治者的权威
  3. “情可移,即可误”这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君王的情感很容易改变
    • B. 君王的判断可能会受到影响
    • C. 君王对美人的喜爱
    • D. 君王的忠诚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对美与权力的探讨。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探讨美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长恨歌》:同样描写美人,但侧重于爱情与悲剧。
  • 杜甫的《春望》:探讨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关系,比较表现形式的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历史与文学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