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唐子方殿院》
时间: 2025-01-04 06:18: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方簪笔侍丹墀,忧国忘家世所知。
三谏未终先窜逐,一身虽贱系安危。
火中圭璧含真彩,雪外杉松挺直枝。
荆楚秋风共谁语,劝君频访贾生祠。
白话文翻译
子方在丹墀前侍笔,忧国忘家世人皆知。
三次谏言未竟就遭贬逐,虽身处卑贱却牵连安危。
火中圭璧透出真色,雪中杉松挺立其枝。
荆楚的秋风与谁倾诉,劝你常去拜访贾生的祠庙。
注释
- 子方:指的是唐代的贾谊,因其名贾生而称。
- 丹墀:指朝廷的高位,象征权力中心。
- 三谏:指贾谊三次上书谏言,未能被采纳而遭贬。
- 圭璧:古代的权力象征,表示高贵和正直。
- 杉松: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
- 贾生祠:指的是贾谊的祠堂,诗人鼓励朋友去拜访以寄托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洙,宋代诗人,工诗文,尤以古诗见长。他的作品多关注政治、历史及人文情怀,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志同道合者的关切。
创作背景
《寄唐子方殿院》是一首寄托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诗作,反映了诗人对贾谊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提到的“忧国忘家”,正是时代背景下士人的共同心声,尤其是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贾谊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描绘了贾谊在朝廷的处境,表达了他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惜忽略个人安危的精神。诗中提到的“三谏”不仅是贾谊个人的遭遇,也是对当时士人的一种警示,表现了对忠臣遭贬的痛心。
中间两联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贾谊的品德和理想。火中的圭璧象征着高洁的理想与真相,而雪外的杉松则比喻坚韧不拔的意志与风骨。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一联则以“荆楚秋风”结尾,渲染了一种忧伤的氛围,诗人以此劝君多去贾生祠拜访,既是对贾谊的追思,也是对理想的寄托。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方簪笔侍丹墀:描绘贾谊在朝廷上的身份,使用“簪笔”强调其文人身份。
- 忧国忘家世所知:揭示贾谊的忠诚与自我牺牲,表达广为人知的忧国情怀。
- 三谏未终先窜逐:提到贾谊三次上谏却未果,反映政治的黑暗与无奈。
- 一身虽贱系安危:即使身处卑微地位,仍与国家安危息息相关。
- 火中圭璧含真彩:圭璧象征权力与清白,在火中仍然显现出真实的色彩。
- 雪外杉松挺直枝:描绘了杉松在雪中仍然挺立,象征贾谊不屈的精神。
- 荆楚秋风共谁语:秋风传递着忧愁,暗示与友人共同感受时局的变化。
- 劝君频访贾生祠:劝说朋友常常前往贾谊的祠堂,寄托哀思与尊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圭璧比作真理与正义,杉松比作坚韧的品格。
- 对仗:诗中多处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贾谊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对贾谊忠诚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士人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展现了对理想与正义的坚守。
意象分析
- 圭璧:象征权力与真理,代表理想中的清白与尊严。
- 杉松:象征不屈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精神的钦佩。
- 秋风:传递忧愁与离别,营造出悲凉的气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方”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贾谊
- C. 杜甫
-
“三谏未终先窜逐”中的“三谏”指的是什么?
- A. 三个季节
- B. 三次谏言
- C. 三种事情
-
诗中“火中圭璧”象征什么?
- A. 美德
- B. 权力
- C. 真实
答案
- B. 贾谊
- B. 三次谏言
- C. 真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忠诚。
- 《登高》 by 杜甫:展示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词对比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但更加直接与悲壮。
- 《夜泊牛斗星》 by 李白:虽然情感不同,但也涉及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与分析。
- 《古代诗词解析》:详细解读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