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邀茶漕二使者,不见月)》
时间: 2025-01-19 17:55:35意思解释
满江红(中秋邀茶漕二使者,不见月)
原文展示:
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
谁料得狂风作崇,浮云为孽。
孤负阑干凝望眼,不教宝鉴悬银阙。
但筵前依旧舞腰斜,歌喉咽。
阴与霁,圆并缺。
难指准,休分别。
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
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
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
白话文翻译:
中秋佳节喜庆来临,急忙带酒上楼邀月共饮。
谁知狂风突起,浮云遮住了月亮。
我在栏杆前凝望,徒然孤独,无法让明镜悬挂在银阙上。
但席上依然舞姿轻盈,歌声低吟。
阴云与晴天,圆月与缺月,
难以分辨,要休要分。
况且赏心乐事,从来都是经过磨难的。
常常与一尊酒杯相伴欢笑,胜过虚度美好时光。
怪只怪在这坡仙底下事太愁苦,令人惊惧如白发苍苍。
注释:
- 阑干:栏杆,指楼台的扶手。
- 宝鉴:指明亮的镜子,象征明月。
- 筵前:指席子前面,宴席的地方。
- 阴与霁,圆并缺:指天气的阴雨与晴朗,月亮的圆缺变化。
- 磨折:形容经历磨难。
- 坡仙:可能指某位传说中的仙人,意指事物的变化与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京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借景抒怀,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中秋佳节,诗人本想邀请月亮共饮,然而遇到狂风与浮云的阻碍,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中秋节本是团聚与欢庆的时刻,但诗中却流露出淡淡的惆怅。
诗歌鉴赏:
《满江红》通过描绘中秋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不可得之物的失落感。开篇以“喜见中秋”引入,氛围轻松愉悦,但随即转入狂风和浮云的描写,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无情与人心的孤寂。诗中提到的“孤负阑干凝望眼”,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寻。虽然有舞蹈与歌唱的欢愉,但这种欢愉却是短暂的,暗含着一种无奈与磨难的体验。整首诗在欢快与忧伤之间游走,最终以“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收尾,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诗人对中秋的喜悦之情,急切地想要与月亮分享美酒。
- 谁料得狂风作崇,浮云为孽:出乎意料的狂风与浮云遮住了月亮,打断了诗人的美好想象。
- 孤负阑干凝望眼:他在栏杆上凝望,心中感到失落。
- 不教宝鉴悬银阙:无奈之下,无法将明月映照在银色的阙上。
- 但筵前依旧舞腰斜,歌喉咽:尽管月亮不可得,席间的欢舞与歌声仍在,表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 阴与霁,圆并缺:自然变化无常,暗示人生的变化。
- 难指准,休分别:难以准确地分辨这些变化。
- 况赏心乐事,从来磨折:美好的事物往往伴随着艰难。
- 常把一尊陪笑语,也胜虚度佳时节:即使在困境中,酒杯与欢笑仍能带来快乐。
- 怪坡仙底事太愁生,惊华发:对生活的困惑与忧愁,最后以感叹收尾。
修辞手法:
- 对比:快乐与失落之间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比喻:将月亮比作宝鉴,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和对快乐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着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狂风:象征着生活中的不如意。
- 舞蹈与歌唱:象征着生活中的欢愉与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写这首诗是在什么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
- C. 端午
- D. 元宵
-
诗中提到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 A. 风
- B. 云
- C. 雨
- D. A和B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
- B. 对战争的反思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 B
- D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与人生哲理,具有更强的抒情性。
- 《静夜思》:更为直接地表达了思乡之情,意象简单明了,情感真挚。
参考资料:
- 朱自华《宋诗选》
- 李白《诗经讲解》
- 王国维《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