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徐令韵》

时间: 2025-01-01 13:53:04

少日曾披九虎关,谁怜投老却乘边。

贰车谩说半刺史,多稼惟欣大有年。

榆柳关河无犬吠,牛羊阡陌断烽烟。

玉关人老知无用,庙算如今出万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徐令韵
作者: 吴儆 〔宋代〕

少日曾披九虎关,
谁怜投老却乘边。
贰车谩说半刺史,
多稼惟欣大有年。
榆柳关河无犬吠,
牛羊阡陌断烽烟。
玉关人老知无用,
庙算如今出万全。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曾经走过九虎关,
谁会怜惜我如今年老却在边疆。
两车马匹只是在闲聊半个刺史,
只希望今年的丰收能够让人欣喜。
榆柳旁的河流没有犬吠声,
牛羊在田间走动,烽烟已经消散。
玉关的人老了,知道这没有什么用,
如今的庙算也只求能达到最好的结果。

注释

  • 九虎关:古代边关,象征着守卫边疆的艰辛。
  • 贰车:指两辆马车,可能用来形象地描述生活的艰辛。
  • 刺史:地方官员,诗中提到的“半刺史”可能暗指地位不高或仅为名声。
  • 榆柳:象征着乡村的宁静环境。
  • 烽烟:指战乱或战争的信号,诗中提到的“断烽烟”意味着和平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儆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及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其诗风典雅而含蓄,常常蕴含深意。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边疆,反映了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无奈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诗人在边疆的生活使他感受到孤独与无助,同时也渴望平静的生活和丰收的希望。

诗歌鉴赏

《次徐令韵》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的诗作,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描绘了年轻时的壮志与现在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少日曾披九虎关”不仅是对青春的怀念,也隐含着对边防生活的无奈。中间部分提到的“贰车谩说半刺史”,暗示了对官场生活的嘲讽与失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实态度。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对乡村的宁静描写使人感到一丝安宁,“榆柳关河无犬吠,牛羊阡陌断烽烟”,在这里,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安宁,渴望着简单的农耕生活。在最后两句,诗人意识到自己在岁月面前的无力感,虽然智慧依旧,但对现实的变化却感到无奈。

全诗在情感上由孤独和无奈逐渐转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定的希望,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日曾披九虎关”:回忆年轻时走过的边关,暗示曾有壮志。
  • “谁怜投老却乘边”:感慨年老无人关心,独自在边疆生活。
  • “贰车谩说半刺史”:对官场的淡薄态度,说明生活的琐碎。
  • “多稼惟欣大有年”:对丰收的向往,体现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 “榆柳关河无犬吠”:描绘宁静的乡村环境,带来安宁感。
  • “牛羊阡陌断烽烟”:象征战乱的结束,和平的到来。
  • “玉关人老知无用”:悟出年老的无奈,对未来的迷茫。
  • “庙算如今出万全”:对现状的无奈与希望,期望能有好的结果。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开头的对比展示了从年轻到老年的变化,后来的宁静描写则象征着内心的平和。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丰收的期待,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九虎关:象征着青春与勇敢的过去。
  • 榆柳:象征着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 烽烟:象征着战争与动荡,暗示过去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九虎关”象征什么?

    • A. 年轻的勇敢
    • B. 边疆的孤独
    • C. 和平的生活
  2. 诗人对“半刺史”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讽刺
    • C. 无所谓
  3. “牛羊阡陌断烽烟”表达了什么?

    • A. 战争的残酷
    • B. 和平的来临
    • C. 乡村的繁荣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对比,两首诗都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思考,但吴儆更强调个人的孤独感与对平静生活的渴望,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对友人的情谊与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