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
时间: 2024-12-29 18:59: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来园柳变融和,
深院啼鸦少客过。
清坐渐看银色遍,
佳眠更觉溜声多。
谩夸明月舟中兴,
争似销金帐底歌。
夜入蔡州擒叛将,
拟将椽笔颂元和。
白话文翻译:
今晨,园中的柳树已变得温暖融和;
深院里啼叫的乌鸦,来访的客人少之又少。
静坐时渐渐看到院中银色的雪遍布,
美好的睡眠更使得滑落的声音显得多么悦耳。
我随意赞美明月之下的舟中兴致,
怎能比得上在华美帐内的歌声。
夜晚进入蔡州,擒获叛乱将领,
我想用笔来歌颂这元和的盛世。
注释:
- 园柳:指园中的柳树,象征春天的温暖。
- 融和:温暖而和谐的状态。
- 深院:深邃的庭院,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啼鸦:乌鸦的叫声,常被用来象征凶兆或孤独。
- 银色遍:形容雪覆盖大地,光亮如银。
- 佳眠:美好的睡眠,代表内心的宁静。
- 溜声:指滑落的声音,可能是雪融化后滴落的声音。
- 谩夸:随意的夸赞,带有一种轻松的态度。
- 销金帐:形容奢华的生活。
- 夜入蔡州:暗指夜晚的行动,蔡州为地名。
- 擒叛将:抓捕叛乱的将领,表现出英雄气概。
- 椽笔:大笔,指用来书写的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冬季,正值雪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提及擒叛将的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首联“朝来园柳变融和”,柳树的温暖与和谐,暗示着春天的即将来临,给人以希望的感觉;而“深院啼鸦少客过”则呈现出一种孤寂,反映了诗人独自一人的状态。接下来的“清坐渐看银色遍”,则通过雪的意象,表达了诗人静坐时的内心世界,似乎在享受这份静谧。
而“佳眠更觉溜声多”则通过细腻的听觉描写,强化了这种静谧的美好。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开始随意地赞美明月下的舟中兴致,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夜入蔡州擒叛将,拟将椽笔颂元和”则转向现实,表现出诗人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从自然的宁静回归到社会的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静谧中透出一丝紧张。诗人用椽笔记录下这盛世的愿景,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来园柳变融和:描绘春日来临时柳树的温暖与生机。
- 深院啼鸦少客过:表现孤独和寒冷,乌鸦的啼叫让人感到空寂。
- 清坐渐看银色遍:静坐时,逐渐看到大地被雪覆盖,形成银色的景象。
- 佳眠更觉溜声多:在美好的睡眠中,听到雪滴落的声音,增添一份安宁。
- 谩夸明月舟中兴:随意夸赞明月下的生活情趣。
- 争似销金帐底歌:与奢华的生活相比,这种自然的生活更让人向往。
- 夜入蔡州擒叛将:夜晚入蔡州的行动,表现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 拟将椽笔颂元和:想用笔来歌颂盛世,表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银色”,形象生动。
- 拟人:如“啼鸦”让乌鸦的叫声显得更有情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反映出一种深邃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春天与生机。
- 乌鸦:象征孤独与寒冷。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
- 明月:象征美好的生活情趣。
- 椽笔:象征文学创作与对历史的记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园柳”代表什么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深院啼鸦少客过”中,啼鸦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兴奋
d) 平静 -
最后两句提到的“擒叛将”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蔡州
b) 洛阳
c) 长安
d) 杭州
答案:
- a) 春
- b) 孤独
- a) 蔡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吴儆与李白的诗作: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象时都展现了独特的视角,但吴儆更注重内心的宁静,李白则常表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比较,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吴儆的这首诗及其所反映的情感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