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

时间: 2024-12-29 18:48:40

高情应与水云宽,江北江南望渺漫。

逐马银杯端右赏,屯边铁甲得无寒。

已知与国同休戚,且庆丰年表治安。

杀气已消春意动,曈曈日色上云端。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

作者: 吴儆 〔宋代〕


原文展示:

高情应与水云宽,江北江南望渺漫。
逐马银杯端右赏,屯边铁甲得无寒。
已知与国同休戚,且庆丰年表治安。
杀气已消春意动,曈曈日色上云端。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雪中登楼时的豪情与对国家安宁的庆祝。高昂的情怀应当与水天相融,放眼江北江南,远望无尽。骑马游玩时,手中举着银杯,尽情享受美好时光;驻守边疆的士兵们是否感到寒冷?我已知道国与我的命运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庆祝丰收年,表明国家的安定。凶险的气息已经消散,春意盎然,阳光透过云层洒下。


注释:

字词注释:

  1. 高情:指高尚的情操或情怀。
  2. 水云宽:比喻心胸宽广,能够与自然融为一体。
  3. 逐马:骑马游玩。
  4. 银杯:象征享乐的器物。
  5. 屯边:驻守边疆,指军队驻扎在边境。
  6. 得无寒:是否感到寒冷。
  7. 休戚:指国家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相连。
  8. 曈曈:形容阳光明亮。

典故解析:
本诗描绘了在雪中登楼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庆祝,同时展现了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宋代诗人,身处南宋时期,文人多受国家动荡影响,吴儆的作品常反映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创作背景:
作于雪中登楼的场景,正值冬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雪中登楼的场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情怀与对国家安宁的深切关怀。开篇以“高情应与水云宽”引入,意在强调诗人心胸开阔,与自然融为一体。接着通过“江北江南望渺漫”,描绘出辽阔的地理视野,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思考。诗中“逐马银杯端右赏”描绘了一幅骑马游玩的轻松情景,然而随即转入对边境战士的关心,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忧虑与期望。

在“已知与国同休戚”中,诗人意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安危息息相关,表达出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两句“杀气已消春意动,曈曈日色上云端”则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暗示着在经历了动荡之后,国家迎来了新的春天,光明的未来正待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清新的意象,呈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国家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情应与水云宽:诗人高尚的情怀应当与广阔的水天相融,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2. 江北江南望渺漫:在江北江南之间,放眼望去,视野无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
  3. 逐马银杯端右赏:骑马游玩时,举杯畅饮,体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4. 屯边铁甲得无寒:驻守边疆的士兵是否感到寒冷,流露出对士兵的关心与同情。
  5. 已知与国同休戚:意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表现出一种责任感。
  6. 且庆丰年表治安:庆祝丰收年,表明国家安定,心中满是希望与感激。
  7. 杀气已消春意动:经历过斗争后,凶险的气息消散,春天的气息开始复苏。
  8. 曈曈日色上云端:阳光透过云层洒下,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即将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情比作水云,表现出诗人心胸的开阔。
  • 对仗:如“江北江南”,形成对称美。
  • 拟人:春意动,赋予春天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国家安宁和个人幸福的向往,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水云:象征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2. 银杯:代表享受与欢乐,象征着美好时光。
  3. 铁甲:象征着保卫国家的士兵,表现出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4. 春意: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表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情应与水云宽”中的“高情”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情感
    B. 诗人的情操
    C. 大自然的景象

  2. “屯边铁甲得无寒”中“铁甲”指的是?
    A. 战士的铠甲
    B. 边疆的防线
    C. 军队的装备

  3.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个人生活的追求
    B. 国家安宁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C. 自然景色的描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2. 孟浩然《春晓》:描绘春天的美好,充满生机与希望。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在国家动荡中,诗人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国家的忧虑,与吴儆的思考有相似之处。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通过登高望远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但更侧重于个人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中国文学史》
  4. 《宋诗三百首》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词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