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宁公新拜首座因赠 王禹偁 〔宋代〕
著书新奏御,优诏及禅扉。 首座名虽贵,家山老未归。 磬声寒绕枕,塔影静侵衣。 终忆西湖上,秋风白鸟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王禹偁的新作被呈献给皇帝,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并传到了禅寺。尽管首座的地位尊贵,但他年老仍未回到故乡。寒冷的磬声环绕在枕边,塔的影子静静地映在衣上。他始终怀念西湖上的景色,秋风中白鸟飞翔。
注释
字词注释:
- 著书:指写作。
- 奏御:呈献给皇帝。
- 优诏:皇帝的嘉奖诏书。
- 禅扉:禅寺的门,这里指禅寺。
- 首座:佛教寺院中的高级职位。
- 家山:故乡。
- 磬声:寺庙中敲击的磬发出的声音。
- 塔影:塔的影子。
- 侵衣:映在衣上。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
- 白鸟:白色的鸟,常指鹤或鹭。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了诗人对禅寺生活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号小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质朴无华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是他在得知宁公新被任命为禅寺首座后所作,表达了对禅寺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王禹偁在政治上有所成就,但对禅寺生活仍怀有向往。诗中通过对禅寺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禅寺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两句写诗人新作得到皇帝嘉奖,传到禅寺,显示了诗人的文学成就和社会地位。中间两句通过对磬声和塔影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寒意的禅寺氛围。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故乡的思念,特别是对西湖秋景的怀念,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著书新奏御,优诏及禅扉:诗人新作被呈献给皇帝,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并传到了禅寺。
- 首座名虽贵,家山老未归:尽管首座的地位尊贵,但他年老仍未回到故乡。
- 磬声寒绕枕,塔影静侵衣:寒冷的磬声环绕在枕边,塔的影子静静地映在衣上。
- 终忆西湖上,秋风白鸟飞:他始终怀念西湖上的景色,秋风中白鸟飞翔。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磬声寒绕枕,塔影静侵衣”中的“磬声”与“塔影”,“寒绕枕”与“静侵衣”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拟人:如“塔影静侵衣”中的“侵”字,赋予塔影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对禅寺环境的描写和对故乡景色的怀念,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磬声:象征禅寺的宁静和庄严。
- 塔影:象征禅寺的静谧和深远。
- 西湖:象征故乡的美丽和温馨。
- 秋风白鸟:象征自由和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首座”是指什么? A. 佛教寺院中的高级职位 B. 皇帝的侍从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人的老师
-
诗中“终忆西湖上,秋风白鸟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禅寺生活的厌倦 B. 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C. 对皇帝的感激 D. 对自然的恐惧
-
诗中“磬声寒绕枕,塔影静侵衣”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禹偁的其他诗作,如《村行》、《点绛唇》等,都体现了他的清新自然风格。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体现了隐逸山林的意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王禹偁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