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

时间: 2025-01-17 09:25:24

数里春蹊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千玳瑁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笋 王禹偁 〔宋代〕

数里春蹊独自寻,迸犀抽锦乱森森。 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千玳瑁簪。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小路上独自寻找,竹笋如犀牛角般迸出,锦绣般繁茂,林中景象错综复杂。 田文死后,宾朋四散,留下的三千玳瑁簪被随意抛弃。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蹊:春日的小路。
  • 迸犀:比喻竹笋如犀牛角般尖锐。
  • 抽锦:比喻竹笋生长茂盛,如同抽出的锦缎。
  • 森森:形容竹林茂密。
  • 田文: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
  • 玳瑁簪:用玳瑁制成的发簪,象征富贵。

典故解析:

  • 田文死去宾朋散:指田文(孟尝君)死后,他的宾朋四散,象征着人走茶凉,富贵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有“王右丞”之称。此诗通过竹笋的生长和田文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富贵如梦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王禹偁游历或观察竹林时所作,借竹笋的生长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世态炎凉。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竹林中竹笋的生机勃勃,以及田文死后宾朋散去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富贵如梦的深刻感慨。诗中“迸犀抽锦乱森森”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竹笋的繁茂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田文死去宾朋散,抛掷三千玳瑁簪”则通过典故,暗示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一旦人去楼空,曾经的繁华也将随之消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王禹偁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数里春蹊独自寻”:诗人独自在春日的小路上寻找,营造了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
  • “迸犀抽锦乱森森”:以犀牛角和锦缎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竹笋的生机和竹林的茂密。
  • “田文死去宾朋散”:通过田文的典故,表达了人走茶凉的感慨。
  • “抛掷三千玳瑁簪”:进一步以玳瑁簪的抛弃,象征了富贵荣华的虚无。

修辞手法:

  • 比喻:“迸犀抽锦”将竹笋的生长比作犀牛角的迸出和锦缎的抽出,形象生动。
  • 典故:“田文死去宾朋散”引用田文的典故,增强了诗的历史感和哲理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竹笋的生长和田文的典故,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富贵如梦的主题,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看淡名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蹊:春日的小路,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迸犀:竹笋如犀牛角般尖锐,象征着生命的力量。
  • 抽锦:竹笋生长茂盛,如同抽出的锦缎,象征着繁荣和美丽。
  • 森森:竹林茂密,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人类的渺小。
  • 玳瑁簪:象征富贵和奢华,也暗示了人世间的虚无和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迸犀抽锦”比喻的是什么? A. 竹笋的生长 B. 犀牛角 C. 锦缎 D. 竹林的茂密

  2. “田文死去宾朋散”中的“田文”指的是谁? A. 孟尝君 B. 平原君 C. 信陵君 D. 春申君

  3. 诗中“抛掷三千玳瑁簪”象征了什么? A. 富贵荣华 B. 竹笋的生长 C. 竹林的茂密 D. 人生的无常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通过描绘竹林的幽静,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向往。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笋》与王维的《竹里馆》都以竹林为题材,但前者更侧重于表达人生无常的感慨,后者则更侧重于表达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王禹偁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