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收千百秋莲菂,剥尽红衣捣玉霜。
不假参同成气味,跳珠椀里绿荷香。
白话文翻译:
新收获的秋天莲子,剥去外面的红衣,捣成了如玉的霜冻。
不必经过调和就能成就这气味,青翠的荷香在珠光闪烁的碗中飘散。
注释:
- 莲菂:指的是莲子的果实,秋天收获的莲子。
- 红衣:指的是莲子的外壳。
- 玉霜:形容捣成的莲子如同玉一样细腻、洁白。
- 参同:指调和、混合的意思。
- 跳珠椀:形容碗中莲子汤的清澈、闪光,似珠子在跳动。
- 绿荷香:形容莲子的香气,清新而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尤以行书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高远,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强调自然与心灵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晚年,与友人邹松滋的交往中,表达了他对莲子汤的赞美与喜爱,反映出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莲子汤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热爱。诗句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新收的莲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莲子剥壳后的细腻与洁白,给人以清新之感。后两句则表现出莲子汤的独特气味,指出其香气无需调和,直接而自然,突显了自然之美。整首诗用词清丽,意象鲜明,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收千百秋莲菂:强调新鲜的秋天莲子,表明时间的季节性与收获的喜悦。
- 剥尽红衣捣玉霜:用“剥尽”与“捣”动词形象化过程,展现莲子的美丽与细腻。
- 不假参同成气味:强调莲子汤的独特性,直白而不需调和之意。
- 跳珠椀里绿荷香:形象生动,表现出莲子汤的清澈与香气,给人以视觉与嗅觉的双重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捣成的莲子比作“玉霜”,增加了诗的美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形象化:通过生动的描写,令读者能够感受到莲子与汤的细腻与香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莲子汤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美与生活细节的热爱,反映出诗人对友人间情谊的珍视及对生活的满足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子: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着自然的馈赠。
- 红衣:象征外表,表明事物的表象与真实的内在的对比。
- 玉霜:象征纯洁、细腻,传达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 绿荷香:象征清新与自然的气息,传达一种宁静的生活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荷花
- B. 莲子
- C. 红衣
- D. 玉霜
-
诗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什么相关?
- A. 诗人的旅行
- B. 诗人与友人的交往
- C. 诗人的家庭
- D. 诗人的工作
-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排比
- D. 夸张
答案:
- B. 莲子
- B. 诗人与友人的交往
- B.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与黄庭坚的诗相似,均强调自然与心灵的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友谊与自然的赞美,但更注重人际关系的深度与个人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