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海方嗷嗷,我奔走独劳。
停舟近北渚,扶杖步东皋。
霜落瘦石骨,水涨腐溪毛。
更有山阴兴,能无秦复陶。
白话文翻译:
在四海之内人们都在呼喊,我独自奔波劳碌。
停船靠近北边的沙滩,拄着拐杖走向东边的坡上。
霜降落在瘦弱的石头上,水涨过来使溪边的杂草腐烂。
还有山阴的情景,难道能不让人想起秦代的陶渊明吗?
注释:
- 四海:指四面八方,借以表现人们的怨声载道。
- 嗷嗷:形容呼喊声,表现出一种急迫和无奈。
- 北渚:北边的沙滩,指诗人停舟的地方。
- 东皋:东边的坡,诗人行走的地方。
- 霜落:秋冬季节,霜降在石头上,暗示寒冷的环境。
- 腐溪毛:指溪水上涨后使杂草腐烂,表现自然的变化。
- 山阴:指山的阴面,常有幽静之感。
- 秦复陶:提到陶渊明,暗指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之时。诗中表现出他对喧嚣世界的逃避,渴望回归宁静的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我奔走独劳”直接点出诗人的处境,四海之内的纷扰让他感到无奈和疲惫。而“停舟近北渚,扶杖步东皋”则展现了诗人暂时停下脚步,寻找内心宁静的愿望。自然景色在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霜降和水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时节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衰老的过程。最后一句提到陶渊明,既是对隐逸生活的推崇,也是对当下世态的反思,表明诗人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宁静的心声。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海方嗷嗷:描绘社会动荡,众人呼喊,诗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烦扰。
- 我奔走独劳:表达诗人独自一人,辛苦奔波的无奈与孤独。
- 停舟近北渚:指诗人停船在北边的沙滩,象征着对短暂宁静的渴望。
- 扶杖步东皋:诗人借助拐杖,象征着年老体衰,缓缓走向东坡,心向自然。
- 霜落瘦石骨:霜降落在瘦骨嶙峋的石头上,暗示了自然的寒冷与生命的脆弱。
- 水涨腐溪毛:水位上涨,草木腐烂,展现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无常。
- 更有山阴兴:提到山阴,暗示隐居的理想生活。
- 能无秦复陶:以陶渊明作为象征,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用“霜落瘦石骨”比喻生命的脆弱。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奈、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宋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
- 霜、石、溪、山:这些自然元素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黄庭坚的字和号分别是什么? a) 庭坚,山谷
b) 庭坚,鲁直
c) 庭直,山谷
d) 庭直,鲁直 -
“四海方嗷嗷”中“嗷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哀伤
c) 急迫与无奈
d) 平静 -
诗中提到的隐居诗人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王维
答案:
- b) 庭坚,鲁直
- c) 急迫与无奈
- c) 陶渊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描写山水田园的宁静之美。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王维的诗作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黄庭坚更多体现个人的孤独和对世俗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