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舟中》

时间: 2025-01-01 21:11:55

松江过吴会,一道得安流。

旭日轻乌动,和风细草抽。

近城先见塔,入市尽通舟。

柔橹春衫把,吴娘倚柁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江过吴会,一道得安流。
旭日轻乌动,和风细草抽。
近城先见塔,入市尽通舟。
柔橹春衫把,吴娘倚柁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松江流经吴会的美丽景色。江水安然流淌,旭日轻轻照耀着水面,微风拂动着细嫩的草丛。靠近城市时,首先看到的是塔楼,进入市区,船只可以畅通无阻。轻柔的橹声伴着春天的衣衫,一位吴地的女子倚靠在船舱的楼台上。

注释:

  • 松江:指松江河,流经今上海等地。
  • 吴会:指吴地,古代指今江苏、上海一带。
  • 安流:安静地流淌。
  • 旭日:早晨的太阳。
  • 轻乌动:轻轻的波浪在水面上荡漾。
  • 和风:温和的风。
  • 细草:细小的草。
  • 见塔:看到塔楼,象征城市的景象。
  • 通舟:船只畅通无阻。
  • 柔橹:轻柔的橹声。
  • 春衫:春天的衣衫,象征春意盎然。
  • 吴娘:吴地的女子。

典故解析:

“吴会”指的是江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文化繁荣、经济发达之地。诗中提到的“吴娘”,则可能是指吴地女子,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风情。松江作为重要的水路,象征着交通便利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念慈,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念慈游历松江时,受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氛围的感染而写成,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

诗歌鉴赏:

《松江舟中》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松江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开头两句“松江过吴会,一道得安流”,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流畅的感觉,展现了江水的安详。接下来的“旭日轻乌动,和风细草抽”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阳光下的波光粼粼与微风中的细草相互映衬,构成了和谐的画面。

“近城先见塔,入市尽通舟”则带出了城市与自然的交融,塔楼的出现象征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通舟”的描写则强调了水乡的交通便利,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繁荣。

最后两句“柔橹春衫把,吴娘倚柁楼”,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江南女子的柔美形象,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江南人文气息的喜爱。

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静态的自然风光,更是动态的生活画面,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松江过吴会,一道得安流”:描绘松江流经吴地,水流平稳安静。
    2. “旭日轻乌动,和风细草抽”:描绘早晨阳光照耀下水面的波动,微风轻拂着细嫩的草。
    3. “近城先见塔,入市尽通舟”:靠近城市时,首先看到塔楼,进入市区时船只畅通无阻。
    4. “柔橹春衫把,吴娘倚柁楼”:轻柔的橹声伴随着春天的衣衫,一位吴地女子倚靠在船舱的楼台。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流比作安静的流淌。
    • 拟人:“和风细草抽”中,风与草形成亲密的互动。
    • 对仗:如“旭日轻乌动,和风细草抽”体现了音韵的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赞美与热爱,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松江:代表自然之美,象征江南水乡。
  • 吴娘:象征江南女性的柔美与风情。
  • 旭日、和风、细草:自然元素,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塔楼:人文象征,体现城市的繁荣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娘”指的是哪个地区的女性?

    • A. 北方
    • B. 江南
    • C. 西南
    • D. 东北
  2. 诗歌中的“安流”指的是什么?

    • A. 水流急速
    • B. 水流平稳
    • C. 水流湍急
    • D. 水流消失
  3. 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主要是在哪个季节?

    • A. 夏天
    • B. 秋天
    • C. 冬天
    • D. 春天

答案:1-B,2-B,3-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王安石的作品,描绘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展现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色。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首诗均描绘水乡的自然景色,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李念慈的诗则更显细腻与柔美。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江南水乡文化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