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其十二》

时间: 2025-01-07 21:48:36

脂香沾袖。

如醉葡萄酒。

诗意门藏栽五柳。

宝树芳邻彩寿。

动人似叩心弦。

柔情都绕灯前。

一笑眸回夙印,今宵明月华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其十二
作者: 吴湖帆 〔清代〕

脂香沾袖。如醉葡萄酒。
诗意门藏栽五柳。
宝树芳邻彩寿。
动人似叩心弦。
柔情都绕灯前。
一笑眸回夙印,
今宵明月华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醉人的美好情景,像香脂的香气沾染了衣袖,令人陶醉如同品尝葡萄酒。诗意的门后种植了五柳,象征着诗情画意,旁边的宝树和邻居的彩寿令人心生愉悦。动人的情感仿佛在轻轻叩击心弦,柔情似水,环绕在灯光前。一抹微笑,眼神回眸,仿佛留下了过往的印记,今晚的明月也显得格外圆满。


注释:

  • 脂香:香脂的香气,常指美丽动人的女子或美好事物的芳香。
  • 沾袖:形容香气洒落到衣袖上,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 醉葡萄酒:形容如同醉酒般的陶醉状态。
  • 五柳:出自王维的《鸟鸣涧》,意指诗意的栖息地。
  • 宝树:象征富贵与美好。
  • 彩寿:指美丽的邻居,寓意吉祥。
  • 叩心弦:形容情感深刻,打动心灵。
  • 柔情:指温柔的情感。
  • 夙印:指早已留下的印记,文中暗示旧情。
  • 华圆:指月亮又圆又亮,象征美好与团圆。

典故解析:

  • 五柳:王维的《鸟鸣涧》中提到的五柳,代表着诗意与隐逸生活。
  • 月华:在古典诗词中,月亮常被用来象征思念、团圆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1968),字子云,号湖帆,江苏南通人。清代著名的画家、诗人,以山水画和花鸟画闻名于世。其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吴湖帆的晚年,对于他来说,生活的美好与回忆的珍贵成为创作的主要动力。此时的他,经历了生活的波折,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愈发强烈。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十二》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与感情细腻的词作。词中通过多种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场景。开头的“脂香沾袖”,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芬芳的氛围中,仿佛感受到那种温暖的香气,令人沉醉。随后的“如醉葡萄酒”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醉意,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显得更加浓烈。

“诗意门藏栽五柳”一句,既是对自然的赞美,又是对生活中诗意情景的向往。五柳作为古典文化符号,象征着隐逸和清幽,令人不禁思绪万千。接下来的“宝树芳邻彩寿”,则描绘了美好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生活环境,这种温馨的画面让人倍感亲切。

整首词的情感在“动人似叩心弦”中达到高潮,展现了作者对柔情的深刻理解与感受。最后一句“一笑眸回夙印,今宵明月华圆”,则以明月的圆满象征着团圆与圆满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愿景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脂香沾袖:引入香气,营造出一种美好而温馨的氛围。
  • 如醉葡萄酒:比喻情感的陶醉,增强了词的情感深度。
  • 诗意门藏栽五柳:隐喻对诗意生活的向往,五柳的意象增添了文化内涵。
  • 宝树芳邻彩寿:描绘美好的邻里关系,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 动人似叩心弦:情感的深刻和细腻,令读者感同身受。
  • 柔情都绕灯前:灯前的柔情,象征着温暖与安全感。
  • 一笑眸回夙印:表达对往昔的思念与留恋,情感细腻入微。
  • 今宵明月华圆:以明月象征团圆与幸福,给人以美好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醉葡萄酒”,形象地表达了陶醉的感觉。
  • 对仗:词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多种意象的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一个美好的夜晚,表达了对生活中温馨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脂香:象征美好与温暖的情感。
  • 葡萄酒:象征陶醉与欢愉的情感体验。
  • 五柳:象征隐逸与诗意生活。
  • 明月:象征团圆、思念与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脂香沾袖”中的“脂香”指的是什么?
    A. 香水
    B. 香脂的香气
    C. 食物的香味

  2. 诗中提到的“五柳”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诗意的栖息地
    C. 美丽的风景

  3.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团圆与幸福
    C. 离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吴湖帆的《清平乐 其十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情感的细腻,但李清照的词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而吴湖帆则呈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与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词人研究》
  • 《诗词与人生:古诗词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