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国风尘际,迢迢别雁行。
故园春草满,客署晚云凉。
梦破三更月,花开两地觞。
归期无定日,空感鬓边霜。
白话文翻译:
在无尽的风尘中,遥远的雁阵飞行。
故乡春草繁茂,客舍的晚云凉爽。
梦中惊醒时分月明,花开之时酒杯分在两地。
归期无定,心中徒然感慨鬓边已生白霜。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国:泛指各国,意指远行于外的境遇。
- 风尘际:形容行旅中的艰辛与劳累。
- 迢迢:形容遥远。
- 别雁行:雁阵飞行,表示远离故乡。
- 故园:故乡。
- 春草满:春天的草长得茂盛。
- 客署:客人的住所。
- 晚云凉:傍晚的云彩带来的凉意。
- 梦破:梦醒。
- 三更月:指午夜时分的月亮。
- 花开:指花儿盛开。
- 两地觞:指在两个地方举杯。
- 归期无定日:回归的日期没有确定。
- 空感鬓边霜:徒然感到鬓边的白发,象征年华流逝。
典故解析:
- 雁行:雁阵飞行常被用来比喻离别和思乡。
- 三更:古代将夜晚分为更,三更即指午夜阶段,也是梦醒时分的意境。
- 觞:古代饮酒时的杯子,常用作举杯庆祝或表达情感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鄂貌图,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风清新,情感细腻,擅长描绘离别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可能源于诗人身处异乡时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春天美景的怀念,也反映了归期未定的无奈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歌鉴赏:
《赠客忆乡》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古诗,诗人在异乡的经历与故乡的对比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开篇以“万国风尘际”引入,营造出一种广阔而又孤独的行旅场景,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迢迢别雁行”不仅描绘了远方的雁群,也暗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恋。
接下来的两句“故园春草满,客署晚云凉”,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春天的向往与对异乡生活的清凉冷寂的感受。故园的春草是生命的象征,而客署的晚云则带来一种孤独与凄凉。
“梦破三更月,花开两地觞”一句,诗人用梦的破碎来表达现实的无奈,三更时分的月光照耀着两地的花开,寓意着他与故乡的距离与情感的隔阂。最后两句“归期无定日,空感鬓边霜”更是情感的高潮,归期不定让人感到迷茫,而鬓边的白霜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增强了诗歌的伤感气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的无奈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国风尘际:诗人身处异国他乡,四面八方的风尘,感受到出行的艰辛与漂泊的无奈。
- 迢迢别雁行:遥远的雁群,暗示着离别与思乡,渲染了离愁。
- 故园春草满:对故乡春天繁茂景象的怀念,营造出温馨的画面。
- 客署晚云凉:异乡的客舍中,晚云带来的凉意使人感到孤寂。
- 梦破三更月:梦醒时分,月光照耀,象征着失去的美好与现实的无情。
- 花开两地觞:酒杯在两个地方举起,暗示着相隔两地的朋友之间的情谊。
- 归期无定日:对未来归乡的期盼与无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
- 空感鬓边霜:感叹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增加了诗的沉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雁行”比喻离别与思乡。
- 对仗:如“梦破”与“花开”,“归期”与“鬓边”,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 拟人:将月光和春草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离别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切的乡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尘:象征漂泊与艰辛。
- 雁:代表离别与思乡。
- 春草:象征生机与故乡的美好。
- 晚云:传达孤独与异乡的冷清。
- 月:象征思念与梦的破灭。
- 花:代表友谊与情感的寄托。
- 霜: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国风尘际”意指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故乡的美景
C. 月亮的明亮 -
“故园春草满”中“春草”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繁茂
B. 离别的伤感
C. 孤独的心情 -
“归期无定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期待归乡
B. 无奈与迷茫
C. 对未来的幻想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王维 vs. 鄂貌图:两位诗人都描绘了思乡的情感,王维的诗更具哲理性,而鄂貌图的诗则更加细腻与感性。
- 李白 vs. 鄂貌图:李白的《静夜思》以简单的意象直接表达思乡,而鄂貌图则通过复杂的情感层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多重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鄂貌图诗词研究》
- 《思乡情怀的古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