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十四夜
银汉无声露暗垂,
玉蟾初上欲圆时。
清樽素瑟宜先赏,
明夜阴晴不可知。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八月的十四夜,银色的银河无声地横在空中,露水悄然垂落。此时,明亮的玉兔开始升起,似乎要圆满。手中清酒和悠扬的瑟声适合先来品尝,而明天的天色是阴是晴却无法预知。
注释
- 银汉:指银河,古人常用“银汉”形容银河的色泽。
- 无声:指银河的静谧,没有声音。
- 露暗垂:指露水在夜晚悄然落下,显得暗淡。
- 玉蟾:指月亮,古代常以“玉蟾”形容明月。
- 初上欲圆时:意指月亮刚刚升起,正接近圆满的时刻。
- 清樽:指清酒的酒杯。
- 素瑟:指清雅的瑟声。
- 宜先赏:适合先来品尝。
- 明夜阴晴不可知:预示明天的天气难以预测,表达了一种对未来不可知的感慨。
典故解析
- 玉蟾: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亮上有一只玉兔,常与月亮相关联。玉兔捣药的故事广为流传。
- 银汉:在古代诗词中,银河常被视为一种浪漫的象征,代表着遥远的美好和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复(生卒年不详),南宋时期的诗人,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风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描绘。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八月中秋前夕,正是农历八月十四,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月色的向往及对未来不可知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八月十四夜》是一首充满了宁静与思索的诗作。诗人在银汉无声、露水暗垂的夜晚,展现了一个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象。诗中“银汉”与“玉蟾”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夜空的美丽,还引发了人对月亮的思考。月亮的升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暗示着人们对生活的期待与惆怅。
诗中“清樽素瑟”一句,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享受,体现了诗人对当下宁静时光的珍惜。同时,最后一句“明夜阴晴不可知”则突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思索与无奈,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结合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简单却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银汉无声露暗垂”:描绘了夜晚的银河与露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玉蟾初上欲圆时”:月亮升起的美好时刻,暗示着团圆与希望。
- “清樽素瑟宜先赏”:鼓励人们在这样的夜晚,享受美酒与音乐。
- “明夜阴晴不可知”: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人生态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银河比作“银汉”,形象生动。
- 拟人:银河和月亮在诗中似乎有了生命,增添了诗的韵味。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意象分析
- 银汉:象征着浩瀚与宁静,代表了自然的美。
- 玉蟾:象征着团圆与希望,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清樽素瑟:象征着生活的享受与艺术的熏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银汉”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银河
- C. 山川
-
诗中提到的“玉蟾”代表什么?
- A. 星星
- B. 月亮
- C. 太阳
-
诗人对明天的态度是?
- A. 期待
- B. 无所谓
- C. 不可知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中的月亮意象与孙复的《八月十四夜》相似,都是抒发思乡之情,但李白的情感更为直接,孙复则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与分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