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

时间: 2025-01-01 12:23:36

公如月欠一分圆,生死应同昼与昏。

鼎鼐□□□□□,□□露□留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如月欠一分圆,
生死应同昼与昏。
鼎鼐,露留好。

白话文翻译:

这位君子就像月亮缺了一分,
生与死应当如同白天与黑夜。
鼎的美好,清露留在这里。

注释:

  • :指代君子或高尚的人。
  • 如月欠一分圆:比喻君子的完美尚缺,暗指人有不足之处。
  • 生死应同:生与死本应是相互联系的。
  • 昼与昏:白天与黄昏,象征着时间的交替。
  • 鼎鼐:鼎为古代炊具,象征着权力与地位,常用来比喻一个人的成就或伟大。
  • 露留好:清露常象征着美好和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和社会风气。诗人以君子的品德为主题,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君子品质的崇敬与思考。开头以“公如月欠一分圆”比喻君子的完美尚有不足,暗示了即使是高尚的人也难免有缺陷。这里的“月”不仅象征着圆满,还蕴含了光明与理想的意味,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渴望。

接着,诗人提到“生死应同昼与昏”,这句引发了对生死哲理的思考。生与死的关系如同昼夜交替,彼此依存,强调了生命的循环和内在联系。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鼎鼐,露留好”则是对君子品德的赞美。鼎在古代是一种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器具,而清露则象征纯洁和美好,二者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君子高尚的品质与道德。

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生命和死亡的独到见解,给予读者以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如月欠一分圆:开篇就设定了一个理想的形象,强调君子的高贵品德,但又暗示人难免有不足。
  • 生死应同昼与昏:展现了生与死的相对性,强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 鼎鼐,露留好:结束时用象征手法,赞美君子的品德,传达出一种美好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子比作月亮,通过缺一分圆来表达其完美的不足。
  • 对仗:生与死、昼与昏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鼎与露的结合,象征着君子的成就与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理想品德的追求,探讨生与死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理想与完美。
  • 昼与昏:代表生与死的交替。
  • :象征权力与成就。
  • :代表纯洁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公如月欠一分圆”用来比喻什么? A. 君子的完美尚缺
    B. 君子的品德高尚
    C. 君子不够圆滑

  2. “生死应同昼与昏”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A. 生与死无关紧要
    B. 生与死是相互独立的
    C. 生与死是相互依存的

  3. 诗中提到的“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权力与成就
    C. 美好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 杜甫的《春望》: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但杨万里更着重于品德与内心的追求,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享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