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六月,立秋後暮热,追凉郡圃二首》

时间: 2025-01-16 22:25:13

上得城来眼顿明,暮山争献数炎青。

垂杨舞罢西风叶,一叶多时独未停。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闰六月,立秋後暮热,追凉郡圃二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上得城来眼顿明,
暮山争献数炎青。
垂杨舞罢西风叶,
一叶多时独未停。

白话文翻译:

上了城头,眼前顿时明亮起来,
傍晚的山峦争相展示着几分的炎热青翠。
垂杨树在西风中舞动,树叶纷纷飘落,
然而只有那一片叶子,长时间仍未停下。

注释:

  • 上得城来:指登上城楼,视野开阔。
  • 眼顿明:眼前的景象一下子变得明亮清晰。
  • 暮山:傍晚的山影。
  • :呈现、展现。
  • 炎青:指在炎热的天气下仍显得青翠的山色。
  • 垂杨:指垂柳,柳树的叶子在风中舞动。
  • 西风:指秋天的西风,带来凉意。
  • 一叶多时独未停:指那片叶子长时间没有飘落,象征着一些事物的坚持与不变。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描绘夏末秋初的景象,反映了自然变化和季节交替的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庐山人,北宋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因其诗风清新、自然,尤以描写山水田园景色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仲夏即将结束之际,立秋之后,正值天气炎热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秋天的期待和对夏日余热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立秋时节对自然景象的观察与思考。开头两句以“上得城来眼顿明”设定了视角,从城上俯瞰,景象豁然开朗,营造了一种视觉上的清新感。接下来的“暮山争献数炎青”,则让人感受到傍晚时分,山色依然青翠,但又带着几分炎热的气息,似乎在提醒人们,夏日的余温尚未消退。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垂杨舞罢西风叶”进一步描绘了秋风来临时的情景,柳树的叶子在风中轻舞,象征着季节的变迁。而“一叶多时独未停”则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虽然周围的环境在变化,但有些东西依旧保持着原来的状态,体现了一种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立秋的自然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变化与不变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得城来眼顿明:登上城楼,视野开阔,景象变得清晰明亮。
  2. 暮山争献数炎青:傍晚的山峦显得青翠,仿佛在争相向人们展现其美丽。
  3. 垂杨舞罢西风叶:柳树在西风中轻轻摇动,叶子纷纷飘落。
  4. 一叶多时独未停:然而,某一片叶子却久久未能飘落,象征着某种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 拟人:将自然中的柳树、山峦拟人化,表现其生动状态。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立秋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知,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尤其是对某些持久不变的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视野的开阔与思考。
  • 暮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时间的流逝。
  • 垂杨:象征着生命的柔韧与变化。
  • 一叶:寓意坚持与不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上得城来眼顿明”的意思是: A. 眼前景象模糊
    B. 视野开阔,景象清晰
    C. 感觉疲惫

  2. “一叶多时独未停”中的“一叶”象征: A. 生命的脆弱
    B. 某种持久的状态
    C. 秋天的到来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描绘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色。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山水田园的宁静。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哲理思考,而后者则通过月光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集》
  • 《古诗词学习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