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载酒寻春二月天,
子规啼破绿杨烟。
日斜醉倚秋千柱,
石上桃花红欲然。
白话文翻译:
在二月的春天,带着酒去寻春,子规鸟啼叫着打破了绿色的柳烟。夕阳斜照,我醉倚在秋千的柱子上,石头上的桃花红得仿佛要燃烧起来。
注释:
- 载酒:带着酒,指带着酒去游玩。
- 寻春:寻访春意,指在春天的时节游玩。
- 子规:指杜鹃鸟,春天的代表性鸟类。
- 啼破:啼叫使得……破碎,形容声音响亮。
- 绿杨烟:绿柳的烟雾,形容柳树的柔美。
- 日斜:太阳西斜,指傍晚时分。
- 醉倚:醉酒后倚靠,形容放松的状态。
- 秋千柱:秋千的支柱,这里暗示着游乐的场景。
- 石上桃花红欲然:石头上的桃花红得像要燃烧一样,形容桃花的鲜艳。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子规”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离别的哀伤。杜鹃鸟因其“啼血”的习性,古人常把杜鹃的叫声与离别、思念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葵,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二月,正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节。作者在春游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借此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享受。
诗歌鉴赏:
《春游》是一首描绘春日游玩的诗歌,诗人以简单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欢愉。首句“载酒寻春二月天”,直接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氛围,酒的陪伴增添了游玩的乐趣。接着以“子规啼破绿杨烟”描绘了春日的声音,杜鹃的啼鸣打破了宁静的柳烟,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日落时分,诗人醉意朦胧地倚在秋千柱上,展现了轻松洒脱的状态。最后一句“石上桃花红欲然”,桃花的鲜艳与春天的热情相得益彰,传达了一种浓烈的春天气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诗中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的暖意与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载酒寻春二月天:带着酒在二月的春天游玩,表达了春天的气息与游玩的愉悦。
- 子规啼破绿杨烟:杜鹃鸟的啼叫打破了柳树的烟雾,生动呈现了春天的声音与自然的和谐。
- 日斜醉倚秋千柱:傍晚的阳光斜照,醉酒的状态使人放松,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情景。
- 石上桃花红欲然:石头上的桃花红得像要燃烧,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桃花红欲然”,将桃花的红色比作火焰,形象而生动。
- 拟人:杜鹃鸟的啼叫被赋予了破碎的力量,增强了声音的表现力。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们的乐趣,体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欢乐与放松,代表人们对生活的享受。
- 春天:生命与希望的象征,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 杜鹃:象征离别与思念,表现出春天的声音。
- 桃花:象征美丽与爱情,春天的代表花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麻雀
D. 鹦鹉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离别的悲伤
B. 对春天的热爱与享受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历史的追忆 -
诗中描绘的时节是哪个月份? A. 一月
B. 二月
C. 三月
D. 四月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春风》——白居易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孟浩然的《春晓》相比,赵葵的《春游》更注重春日游玩的欢愉与自然的生动描绘,而《春晓》则更多地表现了春天的宁静与美好,二者各有特色,共同展现了春天的不同侧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