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十首》

时间: 2025-01-04 08:13:45

废兴宜有命,得失但自知。

踽踽众所忌,悠悠谁与归。

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

风清闻鹤唳,想见南山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废兴宜有命,得失但自知。
踽踽众所忌,悠悠谁与归。
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
风清闻鹤唳,想见南山栖。

白话文翻译:

人生的兴衰应有命运的安排,得失之事只有自己才能知晓。
孤独行走,众人对我心存忌惮,悠然自得之时,谁又能与我同行归去?
如果我的义气无法存在,那么即使是月下追逐鸡鸣,又有何意义?
清风中听见鹤声,想着那南山的栖息之处。

注释:

  • 废兴:指人生的兴起与衰退。
  • 踽踽:独自一人,行走艰难的样子。
  • 月攘鸡:意指夜晚追逐鸡鸣,形容无所事事。
  • 鹤唳:鹤叫的声音,此处引申为清风中的自然声响。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南山”常指隐士的栖息之地,象征着一种闲适与追求自由的生活状态。鹤在古诗中常常作为高洁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苏轼齐名。他的诗作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放言十首》是黄庭坚在晚年创作的作品之一,反映了他对人生、道德及自然的思考,表达了他虽身处纷扰世事但心向自然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放言十首》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自我反省。开篇便以“废兴宜有命”引入,强调人生的得失与兴衰皆是命运的安排,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接着,诗人以“踽踽众所忌”表达了自己在世俗纷扰中孤独的感受,似乎在对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表示无奈。

“吾义苟不存”一句,体现了黄庭坚对道义的重视,若没有义气,生活的意义何在?此句带有一种对自我的警醒。他在清风明月下,与鹤鸣相伴,南山的意象则是他心中理想的归宿,既是对自然的向往,也是一种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呈现了黄庭坚高洁而清新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废兴宜有命:强调人生的变化是由命运决定的。
  2. 得失但自知:得失的真相只有自己才能理解。
  3. 踽踽众所忌:孤独行走,感受到他人的忌惮。
  4. 悠悠谁与归:悠然自得时,无人能够陪伴归去。
  5. 吾义苟不存:如果没有道义的支撑。
  6. 岂更月攘鸡:即使是在夜晚追逐鸡鸣,也显得毫无意义。
  7. 风清闻鹤唳:清风中传来鹤声,象征自然的宁静。
  8. 想见南山栖:想象着在南山隐居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攘鸡”比喻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均衡,形成和谐的对仗结构。
  • 意象:南山、鹤鸣等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生的得失、孤独和道义展开,表达了对内心真实与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面对世俗的纷扰,渴望回归自然,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意象分析:

  • 南山:象征隐逸和归宿,代表着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理想生活。
  • 鹤唳:象征高洁和自由,表达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废兴宜有命”的意思是: A. 人生的得失由自己掌控
    B. 人生的兴衰受命运影响
    C. 生活中无所谓兴衰

  2. “踽踽”主要形容的是: A. 孤独行走
    B. 热闹繁华
    C. 归隐山林

  3. 诗中提到的“南山”象征: A. 名利
    B. 隐士的栖息之地
    C. 人生的奋斗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自然之美,传达隐逸情怀。

诗词对比:
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在主题上都涉及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哲思,但黄庭坚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反思,而李白则多表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与情感。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