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庭诲雨後》

时间: 2025-01-19 13:53:54

小霁卧观书,凉轩夏簟舒。

天青印鸟迹,云黑卷犀渠。

新月来高树,清风转广除。

雨师真解事,一为洗空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霁卧观书,凉轩夏簟舒。
天青印鸟迹,云黑卷犀渠。
新月来高树,清风转广除。
雨师真解事,一为洗空虚。

白话文翻译:

小雨过后,我躺在凉爽的书房中阅读,夏天的竹席铺展开来。
天空湛蓝,留下了鸟儿飞过的痕迹,乌云则在卷起犀牛鼻子的水渠。
新月悄悄升起在高高的树梢,清风轻轻掠过宽广的庭院。
雨神确实懂得事理,给人间带来了一场洗净心灵的雨。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霁:小雨刚停的天气。
  • 凉轩:凉快的书房。
  • 簟:竹席。
  • 印:留下的痕迹。
  • 卷:卷起。
  • 犀渠:指犀牛鼻子形状的水渠。
  • 新月:新生的月亮。
  • 广除:宽广的庭院。
  • 雨师:指雨神,寓意雨水的来临。

典故解析: 此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雨师”指的是中国古代对降雨的神祇的称呼,暗示雨的来临是自然的法则,蕴含了哲学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于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晚年时期,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诗中展示了他在经历风雨后的宁静与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和庭诲雨後》是一首描绘雨后宁静景象的诗,诗人在雨后的小憩中,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书香的交融。首句“小霁卧观书”,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透出一种闲适的气息。接下来的“凉轩夏簟舒”则进一步渲染出夏日的清凉与惬意,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一丝丝微风拂面。

第三句“天青印鸟迹”,不仅描绘了蓝天上鸟儿飞过的痕迹,更象征着在经历风雨后的清新与希望。而“云黑卷犀渠”则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阴云的卷动,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新月与清风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诗人的执着与追求,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安宁。最后一句“雨师真解事,一为洗空虚”体现了诗人对雨水的感悟,认为雨水不仅洗净了尘埃,也洗净了心灵的空虚,表达了一种哲学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宁静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霁卧观书:小雨过后,诗人闲卧于书房,观书,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2. 凉轩夏簟舒:书房凉爽,铺展的竹席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受。
  3. 天青印鸟迹:天空湛蓝,鸟儿飞过,留下了痕迹,象征着自由与生机。
  4. 云黑卷犀渠:乌云卷起的水渠,形象地展现了雨后天空的变化。
  5. 新月来高树:新月高挂在树梢,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
  6. 清风转广除:清风徐来,庭院宽广,给人一种开阔的心境。
  7. 雨师真解事:雨神确实懂得事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
  8. 一为洗空虚:通过雨水洗净心灵的空虚,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安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黑卷犀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
  • 拟人:雨师被赋予了理解事理的能力,增添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如“天青印鸟迹,云黑卷犀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舒适、哲理的情感基调,表现了在雨后清新环境中所感受到的生命的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霁:象征天气的清新。
  • 凉轩:代表舒适的生活环境。
  • 新月:象征新的开始。
  • 清风:代表自然的轻柔与宁静。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雨过后,诗人在哪里阅读?

    • A. 书房
    • B. 庭院
    • C. 河边
    • D. 山顶
  2. 诗中“天青”指的是什么?

    • A. 乌云
    • B. 晴天
    • C. 黄昏
    • D. 夕阳
  3. 诗人的心情在雨后是怎样的?

    • A. 忧伤
    • B. 宁静
    • C. 激动
    • D. 生气

答案:

  1. A. 书房
  2. B. 晴天
  3.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与黄庭坚的《和庭诲雨後》均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感受,但杜甫更强调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恩惠,而黄庭坚则更多地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