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文安国挽词二首
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
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
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
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七闽(福建)的举子(科举生)中,有人像珍珠一样从百粤(广东)归来。
往日他以忠厚闻名,辛勤一生却只得到微薄的俸禄。
留下的只有一床被褥和一双草鞋,万事都已变得微不足道。
怎么可能会有如此苍茫的遗憾呢?归来的时候却是如此拮据。
注释
- 七闽:指福建省。
- 百粤:指广东省。
- 举子:古代科举考试中,参加考试的学生。
- 忠厚:指忠诚厚道。
- 穷年:整年,常年。
- 转输:指年年领取俸禄。
- 杖屦:指拐杖和草鞋,象征贫困的生活状态。
- 锱铢:比喻微小的事物,常用来形容金钱的微薄。
- 苍茫:形容广阔无边的样子,常引申为感叹、遗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兼擅词、文、书法,受苏轼影响,风格洒脱、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为悼念文安国而作,文安国是一位才俊,但生前多遭困顿,诗中流露出对其忠厚品德的惋惜和对其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文安国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与惋惜之情。开篇以“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勾勒出文安国的身份与背景,接着“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则强调了他一生的忠诚和辛劳,尽管如此却只能过着微薄的生活。接下来的“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展现了他去世后留下的遗物与万般无奈,表达了生活的无情与残酷。最后一句“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则是对其人生结局的哲理思考,似乎在问:即使生活如此艰难,真正的惋惜又有何用呢?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朋友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展现了黄庭坚豁达的性情与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闽家举子,百粤海还珠:描绘文安国的背景,彰显其才华和经历。
- 往日推忠厚,穷年领转输:强调其忠厚的品德与一生的辛劳,反映出他生前的艰难。
- 一床遗杖屦,万事委锱铢:表现出他去世后留下的物品与对生活的无奈,象征着他的一生。
- 岂有苍茫恨,归巢未拮据:表达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反映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七闽家举子”与“百粤海还珠”,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文安国比作珍珠,暗示其珍贵与稀有。
- 象征:杖屦象征贫困的生活状态,锱铢则象征微薄的财富。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揭示了忠诚和艰辛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哲学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举子:象征着希望与前途,代表着当时社会对读书人的期望。
- 海还珠:象征着珍贵与归来,反映出对人才的珍视。
- 杖屦:象征着贫困与无奈,突出了生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七闽家举子”中的“家举子”指什么?
- A. 家庭
- B. 科举生
- C. 家庭主妇
-
诗中提到的“杖屦”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贫困
- C. 友谊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将黄庭坚的挽词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命运的反思,但黄庭坚更侧重于个体的苦难与忠厚品德的怀念,而杜甫则更为宏观地反映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集》
- 《古代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