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有祷于社稷及境内山川是夕枕上闻雨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9:24:31

中春天气似朱明,翕翕炎威恼乱人。

一夜檐前天雨麦,晓来仍作本来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春天气似朱明,翕翕炎威恼乱人。
一夜檐前天雨麦,晓来仍作本来春。

白话文翻译:

在仲春时节,天气如同盛夏,炎热的气候让人感到烦恼不已。
一夜之间,屋檐前竟下起了雨,清晨时分,春天的气息依然如故。

注释:

  • 朱明:指的是盛夏,朱指红色,明指明亮,形容天气的热烈。
  • 翕翕:形容气候的热烈与烦闷。
  • 恼乱:烦恼、困扰。
  • 檐前:屋檐前面。
  • 天雨麦:天降甘霖,滋润麦田。
  • 本来春:指春天的本来气息。

典故解析:

  • 春天:在中国文化中,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在这首诗中,尽管天气炎热,但春雨的滋润使得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反映了自然的循环与变化。
  • :在古代诗词中,雨通常象征着恩泽与滋润,暗示着对生活的滋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了翁(约1045-1100),字元甫,号惭愧,南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而闻名。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气候与雨水,表达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气候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受。开篇以“中春天气似朱明”引入,形象地描绘出仲春时节的炎热,使人感到窒息和烦恼。接着,通过“檐前天雨麦”的描写,展现了春雨的及时滋润,这不仅仅是对麦田的恩泽,更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生机。最后一句“晓来仍作本来春”,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尽管气候变化无常,却依然能在雨后感受到春天的本质,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感受,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既有对时令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从而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春天气似朱明:描绘春季的天气,热得像盛夏一样,表现出诗人对天气的敏感。
  • 翕翕炎威恼乱人:热浪来袭,令人烦躁不安。
  • 一夜檐前天雨麦:突如其来的春雨,给干渴的麦田带来了生机。
  • 晓来仍作本来春:即使经历炎热和雨水,春天的生机依旧存在。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形成对比,增强了气候变化的感受。
  • 拟人:将天气的炎热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气候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活中的希望,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象征恩泽与滋润,暗示生活的滋养。
  • 炎热:表现出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翕翕”的意思是: A. 急促
    B. 温暖
    C. 炎热
    D. 凉爽

  2.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来表达生活的希望?
    A. 风
    B. 雪
    C. 雨
    D. 霜

  3. “晓来仍作本来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乐观
    C. 哀伤
    D. 愤怒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而魏了翁的这首诗则更多地关注于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希望。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