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

时间: 2024-12-29 21:48:12

青灯隔幔映悠悠,小雨含烟凝不流。

只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安石的《五更》

青灯隔幔映悠悠,小雨含烟凝不流。
只听蛩声已无梦,五更桐叶强知秋。

白话文翻译:

在青灯的映照下,帐幔轻轻隔开,映出悠然的影子;细雨带着烟雾,凝聚在空中不肯流动。只听得蟋蟀的声音,梦境已然消失,五更时分,桐树的叶子似乎已经感知到秋天的来临。

注释:

  • 青灯:青色的灯光,象征夜晚的静谧。
  • 隔幔:指帐幔,表示一种隔离的状态。
  • 悠悠:形容时间的缓慢或悠长。
  • 小雨:指细小的雨水,给人一种轻柔的感觉。
  • 含烟:形容雨中带有烟雾的湿气。
  • 凝不流:形容雨水停滞不前,似乎不愿流动。
  • 蛩声:指蟋蟀的叫声,通常在秋天出现。
  • 五更:指夜里五点钟,也就是天快亮的时候。
  • 桐叶:桐树的叶子,象征秋天的来临。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提及的“蛩声”和“桐叶”都是与秋天相关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推行新法,试图进行社会改革;在文学上,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深夜,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季节变化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自然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五更》是一首深刻而富有情感的诗。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通过青灯和细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的环境,给人以平和的感受。青灯和帐幔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孤独的氛围,仿佛是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的独自思索。

细雨中飘荡着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诗人通过“凝不流”这句,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似乎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不前。接下来的“只听蛩声已无梦”,则暗示了梦的破灭和现实的清醒,表明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最后一句“五更桐叶强知秋”,通过桐树的叶子,象征着季节的更替,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蕴,使人感受到诗人在微小的生活细节中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他对时间和生命的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灯隔幔映悠悠:夜晚的青灯透过帐幔,映出一种悠然的气氛,显示出诗人的内心宁静。
    • 小雨含烟凝不流:细雨带着烟雾,凝聚在空中,象征一种凝滞的时光和情感。
    • 只听蛩声已无梦:蟋蟀的叫声让人意识到梦境已经破灭,象征着从幻想中回归现实。
    • 五更桐叶强知秋:在五更时分,桐树的叶子似乎感知到秋天的来临,暗示着季节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青灯和小雨的描绘,通过意象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 拟人:桐叶似乎“强知秋”,赋予自然以人的感知,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中对景物的描写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季节更替的思考,反映出一种人生的感慨与孤独。

意象分析:

  • 青灯:象征着宁静与孤独,暗示内心的思考。
  • 小雨:代表柔和的感情,增强了环境的氛围。
  • 蛩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秋天的来临,带有一种清脆的孤独感。
  • 桐叶: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反映出自然界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五更》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青灯”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恐惧
    • D. 愤怒
  3. “五更”指的是几点钟?

    • A. 三点
    • B. 四点
    • C. 五点
    • D. 六点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五更》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夜晚的孤独。但王安石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杜甫则通过对兄弟的思念,展现了人情的温暖与惆怅。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在夜晚的意境中寻找情感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