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自述》
时间: 2025-01-06 04:55: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州歌头 自述》
作者: 王易 〔清代〕
南州词客,自号太憨生。形如石,心如水,目如晶。
止髫龄,便作梁园客。喜谈论,工吟啸,爱风月,厌尘俗,懒趋迎。
一室一床,一案一瓯茗。一点书灯,尽微吟漫饮,独坐尽三更。
三五良朋慰孤零。时相过从,剪残烛,对尊酒,学清评。
好春侯,趁风日,出郊坰,最怡情。每风朝雨夕,怨秋色,怕秋声。
庭闱内,敦孝友,各无争。傥许挈家离俗,惟自适,宁慕高名。
间抱琴携酒,水碧共山青,长醉无醒。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词客,自称太憨生。外表坚硬如石,内心却温柔如水,眼睛晶亮。
在童年时期,就成为了梁园的客人。喜欢谈论,善于吟唱,热爱风花雪月,厌恶世俗纷扰,懒于迎合。
一间小屋,一张床,一个书桌,一壶茶。微弱的书灯下,悠然吟咏,独自坐到深夜三更。
三五个好友相聚,慰藉孤独。偶尔聚会,剪下残烛,举杯对饮,学习清评。
趁着春天的好时光,借着风日,外出到郊野,最为惬意。每当风起雨落,怨恨秋天的景色,惧怕秋天的声音。
在家中,和睦孝顺,各自安宁。若能抛弃世俗,追求自我,宁愿向往高名。
间或抱琴携酒,水碧山青,长醉不醒。
注释
- 南州:指南方地区。
- 太憨生:自号,意为“非常傻”,反映了作者的个性。
- 梁园:古代文人聚集之地。
- 微吟漫饮:形容轻声吟唱,随意饮茶。
- 剪残烛:指夜晚时分,烛火快要熄灭。
- 春侯:春天的季节。
- 郊坰:郊外的田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易,清代诗人,性情洒脱,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世俗的对立。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喜欢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的闲适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易的隐逸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六州歌头 自述》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热爱。诗中描写了南方的词客,展现出一种脱俗的生活态度。诗的开篇用“形如石,心如水,目如晶”来描绘自己的外貌与内心,突出了与世俗的区别。接着,诗的叙述者表达了对风月的喜爱和对尘世的厌倦,表明了他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在生活的细节中,诗人通过一室一床、一案一瓯茗的简朴描写,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独自吟咏到深夜,体现了对孤独的接受与珍惜。
三五良朋的相聚,既是对孤独的慰藉,也是对友谊的珍视。剪残烛、对尊酒的情景,既有生活的细腻描写,也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在对春天的向往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然而在秋天的怨恨与恐惧中,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最后,诗人提到希望抛弃世俗,追求自我理想,表达了对高洁名节的向往。整首诗在闲适中透露出深邃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州词客,自号太憨生:自我介绍,展现自谦之意。
- 形如石,心如水,目如晶:对自身外貌和内心的形象化描述。
- 便作梁园客:表明年轻时即成为文人圈的一员。
- 喜谈论,工吟啸: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 厌尘俗,懒趋迎:对世俗生活的反感,表现出一种洒脱态度。
- 一室一床,一案一瓯茗:生活的简约和恬淡。
- 独坐尽三更:反映出夜晚的孤独与沉静。
- 三五良朋慰孤零:友谊的温暖与相聚的美好。
- 怨秋色,怕秋声:对秋天的感慨,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惟自适,宁慕高名:强调个人追求与自我满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形如石,心如水”,形象地对比外表与内心。
- 对仗:如“怨秋色,怕秋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如“水碧共山青”,运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索了文人对自由、友谊和自然的向往,同时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柔和和包容,表现作者内心的柔情。
- 石:象征坚韧和稳定,表现作者的外在坚强。
- 书灯:象征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体现文人的修养。
- 残烛: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易自号什么?
- A. 太憨生
- B. 太聪明
- C. 太懒生
- D. 太乖生
-
诗中提到的“独坐尽三更”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孤独
- B. 快乐
- C. 忧伤
- D. 无聊
-
诗人对秋天的态度是?
- A. 喜爱
- B. 怨恨
- C. 无所谓
- D. 忽视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 王易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出对酒与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显豪放,王易则显得更为细腻和内省。
- 陶渊明的田园诗与王易的悠闲生活态度相似,但陶渊明更强调归隐的决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王易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