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庐山天池寺作,效张孝祥体》
时间: 2025-01-06 04:33: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披积雪,踰深涧,跻崖巅。趾摩肩。上有天池寺,自敕建,耀金碧,异法物,历浩劫,尚岿然。一二老僧出揖,禅房启,容我安眠。但喧豗飞瀑,六月昼生寒。石壁巑岏。仰难攀。下临绝壑,瞰云海,听天籁,异人间。谁种榭,秦皇帝,海棠妍。二千年莫讶,无人识,迟我至,与流传。虎不到,绝惊燕,罕乌鸢。只有夜来星斗,手堪摘,皓月同圆。况峰名五老,天乐会群仙。欲往从焉。
白话文翻译:
匡庐山高万丈,陡峭的山峰直抵青空。雪积在山顶,跨越深涧,攀登到崖顶,脚尖触摸肩膀。山顶有天池寺,自己所建,金碧辉煌,异样的法器,历经浩劫,依然巍然屹立。一两位老僧出来行礼,禅房开启,请我安眠。但耳边却是喧闹的飞瀑声,六月的白昼竟然感到寒冷。石壁崎岖,仰望难以攀登。悬崖峭壁下临绝壑,俯瞰云海,听天籁之音,似乎与人间隔绝。是谁种下了这座楼阁?是秦皇帝,海棠花娇艳。两千年过去,不必惊讶,无人识得,迟我到来,和流传。老虎不至,惊飞的燕子,几乎见不到乌鸢。只有夜晚的星斗,手可以摘取,皓月同圆。况且这座峰名为五老,天乐与群仙欢聚。想要前往,随之而去。
注释:
- 匡庐:指庐山,位于江西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 崒嵂:形容山势陡峭。
- 天池寺:庐山上著名的寺庙,意指高远、清净的修行场所。
- 喧豗:指喧闹的声音。
- 天籁:自然的声音,指自然界的音乐。
- 海棠:一种花,象征美丽。
- 五老峰:庐山的一座著名山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曹亮武,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之中,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世的思考。
- 创作背景:诗作于庐山天池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诗歌鉴赏:
《六州歌头》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天池寺的清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诗中“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开篇便以宏伟的自然景观抓住读者的眼球,高耸的山峰和积雪交相辉映,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神秘。接着,诗人通过对寺庙的描写,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诗中提到的“飞瀑”、“云海”和“天籁”,构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似乎在提醒我们要珍惜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此外,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秦皇帝和海棠花,既增添了文化厚度,也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通过这一切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不朽的追求。整首诗在境界上不仅局限于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哲学的探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描绘庐山的高耸,强调其壮丽。
- “披积雪,踰深涧,跻崖巅”:描写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壮观。
- “上有天池寺,自敕建”:强调天池寺的历史与人文背景。
- “耳边却是喧闹的飞瀑声”:对比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喧闹,体现内心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籁”,将自然声响比作天赐的音乐。
- 对仗:如“石壁巑岏,仰难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历史和时间的思考,表现了对永恒之美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匡庐: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美。
- 天池寺:代表人类精神的寄托与追求。
- 飞瀑、云海:自然景观的变化,象征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天池寺”是在哪里? a) 浙江 b) 江西 c) 四川
-
诗中“虎不到,绝惊燕”的意思是? a) 有很多动物 b) 没有动物 c) 动物很多
-
诗人在描绘庐山时,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和夸张 b) 比喻和对仗 c) 排比和反问
答案:
- b) 江西
- b) 没有动物
- b) 比喻和对仗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庐山谣》及《望庐山瀑布》,同样描绘庐山之美。
- 诗词对比:将曹亮武的《六州歌头》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进行对比,两者都展示了庐山的壮丽,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沉静深思,后者则更为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赏析》 - 收录多位诗人的作品与赏析。
- 《中国山水诗研究》 - 深入探讨山水诗的发展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