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
时间: 2025-01-19 19:12: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
作者: 许浑 〔唐代〕
西岩泉落水容宽,
灵物蜿蜒黑处蟠。
松叶正秋琴韵响,
菱花初晓镜光寒。
云开星月浮山殿,
雨过风雷绕石坛。
仙客不归龙亦去,
稻畦长满此池干。
白话文翻译:
在西岩的泉水倾泻而下,水面宽阔,
灵气缥缈的物体在黑暗中蜿蜒而行。
松叶在秋季婉转的琴声中轻轻响起,
菱花在清晨的镜面上显得寒冷。
云雾散开,星月浮现于山间殿宇,
雨过后,风雷环绕着石坛。
仙人不再归来,龙也随之离去,
稻田逐渐长满了干涸的池塘。
注释:
- 西岩:指的是位于西方的山岩。
- 灵物:指的是隐秘的灵异之物。
- 蟠:蜿蜒、盘绕的意思。
- 琴韵:指秋天的琴声,象征着音乐的韵律。
- 菱花:指的是菱角的花,常用于水面,象征清晨的宁静。
- 仙客:指的是仙人或者神仙。
- 龙:在中国文化中,龙是神秘而强大的生物,常常与水有关。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仙客”和“龙”都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道教中,仙人代表着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理想,而龙则象征着权力和神秘的力量。诗中通过这些典故,表现出一种对自然与超自然的融合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约 790-860),字子渊,号寒泉,唐代诗人,生于山西,后迁至汴京。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重游飞泉观时,回忆往昔与道士修行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仙境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和深邃的哲理相结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山水画卷。诗的开篇通过描写西岩的泉水,展现了自然的宽广与灵秀,流淌的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化。随着诗句的推进,松叶与琴韵的结合,暗示了秋天的到来,常常让人产生思考与感慨。菱花的描绘增添了清晨的寒意,反映了自然的清幽与孤寂。后半部分则通过云开星月、雨过风雷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力量,给人以震撼。
最后,诗人提到“仙客不归龙亦去”,让人感受到一种失落与空虚,似乎在提醒人们,世间的美好与宁静总是短暂而易逝。结尾的“稻畦长满此池干”则象征着现实生活的困扰与无奈,使整首诗在缅怀与失落中流露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岩泉落水容宽:描绘泉水从西方的山岩上倾泻而下,水面宽广。
- 灵物蜿蜒黑处蟠:在水中隐约可见的灵异之物在黑暗中蜿蜒。
- 松叶正秋琴韵响:秋天的松叶在微风中轻声响起,似乎在奏响琴韵。
- 菱花初晓镜光寒:清晨的菱花在水面上显得寒冷,反映出镜子的光泽。
- 云开星月浮山殿:云雾散开,星辰与月亮显现于山间的殿宇。
- 雨过风雷绕石坛:雨后风雷环绕着石坛,显示出自然的力量。
- 仙客不归龙亦去:仙人不再归来,龙也随之而去,表现了失落感。
- 稻畦长满此池干:稻田逐渐长满了干涸的池塘,象征现实的困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泉水比作宽广的心胸,表现其浩瀚。
- 拟人:松叶似乎在奏响琴韵,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如“云开星月”与“雨过风雷”,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诗人在美景中感受到的惆怅,反映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水:象征生命与灵动。
- 松叶:象征宁静与深邃。
- 菱花:象征清晨的美丽与寒冷。
- 云月:象征变化与神秘。
- 仙客:象征理想与追求。
- 龙:象征力量与神秘。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物”指的是什么?
- A. 仙人
- B. 龍
- C. 水中的生物
- D. 灵异之物
-
“云开星月浮山殿”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情景?
- A. 清晨
- B. 晚上
- C. 正午
- D. 黄昏
-
诗的最后一句中,稻田长满了什么?
- A. 水
- B. 干涸的池塘
- C. 石头
- D. 荷花
答案:
- D. 灵异之物
- B. 晚上
- B. 干涸的池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许浑的《重游飞泉观题故梁道士宿龙池》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以山水自然为主题,但许浑的作品更强调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而王维的作品则更注重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古诗文网》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