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见淮山
游宦久去国,扁舟今始还。
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
断岭碧峰出,平沙白鸟闲。
南归不厌远,况在水云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游历多年后,终于返回故国的喜悦心情。诗的开头提到,自己在外做官很久,今天终于乘着小舟回到家乡。早上在汴口眺望,看到淮山的景色,心中非常高兴。断断的山岭和碧绿的山峰映入眼帘,平坦的沙滩上白鸟悠然自得。南归的路途虽然遥远,但在水天之间的旅行让我倍感愉悦。
注释:
- 游宦:指在外做官,游历他乡。
- 扁舟:小船,指作者乘坐的小舟。
- 汴口:指汴河的出口,古时是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
- 淮上山:指淮河上的山,具体为淮山。
- 断岭:指山脉中断的部分,象征着山的险峻。
- 碧峰:绿色的山峰,形象地描绘了淮山的景色。
- 平沙:平坦的沙滩。
- 白鸟:指在沙滩上悠然自得的白色鸟类。
- 南归:南方返回,指作者的归乡之路。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游宦”与“南归”的情景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生活状态,游历与归乡是士人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他以诗歌见长,尤其在写景抒情方面成就卓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多年在外任职后,回乡的途中,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与欣喜,反映了士人对家国情怀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初见淮山》是一首抒情的山水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梅尧臣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他在南归途中所见的壮丽山水和内心的宁静与欢愉。诗的开篇即指出作者久别于国,在外游宦的经历增添了他的归乡之情。诗中“喜见淮上山”的表达不仅是对景色的赞美,更是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随着诗歌的推进,自然景观的描写愈加生动,“断岭碧峰出,平沙白鸟闲”展现了淮山的秀美与宁静。诗中的意象如“白鸟”,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闲适,极具画面感与诗意。
最后的“南归不厌远,况在水云间”更是将归程的愉悦推向高潮,尽管路途遥远,但在水天相接的美景中,归乡的喜悦与自然的和谐让作者倍感满足。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传达出浓厚的乡愁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显示出梅尧臣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游宦久去国:表达作者因做官而离开故土很久,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
- 扁舟今始还:强调返回的时刻,舟行代表了归家的希望。
- 朝来汴口望:描绘清晨时分,站在汴口,远望故乡的情景。
- 喜见淮上山: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看到淮山的景色,心中欣喜。
- 断岭碧峰出:用意象描绘山的形态,展现了淮山的秀丽。
- 平沙白鸟闲:描绘沙滩及其悠闲的白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南归不厌远:尽管归程漫长,但心中无怨无悔。
- 况在水云间:水与云交融的美景让归乡的旅程更加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云间”形象地勾勒出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断岭碧峰”、“平沙白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归乡的主题,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了传统士人对故乡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淮山:象征故乡,代表了亲切的归属感。
- 白鸟:象征宁静与自由,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 水云:象征自然景观的和谐美,表现出归途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扁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风筝
D. 渔船 -
诗中描述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山川河流
B. 森林草地
C. 田园风光
D. 沙滩白鸟
答案:
- C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梅尧臣的《初见淮山》更注重于个人的归乡感受和自然的和谐美,而王维的作品则更倾向于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与对远方的思考。两者虽有不同的情感基调,却都深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梅尧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