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资政侍郎湖亭杂咏绝句十首·流泉》

时间: 2025-01-06 08:14:14

石齿嚼寒声,粼粼萦曲处。

有时浮落英,又过城根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泉
石齿嚼寒声,粼粼萦曲处。
有时浮落英,又过城根去。

白话文翻译

流水在石头间流淌,发出清脆的声音,波光粼粼的水面在曲折的地方闪烁着光芒。偶尔,有花瓣随水漂浮而去,流泉又经过城墙根部,继续向前流淌。

注释

  • 石齿:指石头的边缘,形容水流经过石头时的声音。
  • 嚼寒声:形容水流在石头间流动时发出的清脆声响,如同“嚼”的声音。
  • 粼粼: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 浮落英:花瓣随水漂浮而去。
  • 城根:指城墙的根部,暗示着城市的边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德润,号山人,宋代诗人,曾任官至资政侍郎。他以山水诗著称,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创作背景

《流泉》是梅尧臣在湖亭闲游时创作的,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描写了流泉的清澈和花瓣的漂浮,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悟。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流泉》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流泉的细腻观察和深厚情感。开头的“石齿嚼寒声”通过生动的拟人手法,将流水的声音形象化,仿佛听到了水流在石缝间欢快流淌的音符。接下来的“粼粼萦曲处”描绘了水面波光闪烁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动感的美感。

“有时浮落英”一行,转向对自然细节的描写,花瓣的漂浮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一句“又过城根去”,则将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展现出自然流淌的连续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共存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简洁的结构中蕴含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体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的热爱和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之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齿嚼寒声:水流经过石头发出清脆的声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流泉的声音。
  2. 粼粼萦曲处:水面波光粼粼,展现了流泉在曲折处的美丽景象。
  3. 有时浮落英:偶尔有花瓣随水流漂浮而过,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4. 又过城根去:流泉继续向前,经过城墙根部,呼应人文环境。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水流的声音比作“嚼”,增强了表现力。
  • 形象化:通过“粼粼”描绘水面,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流泉象征着生命的流动,花瓣的漂浮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泉: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美丽。
  • 石齿:象征坚固与永恒,与水的流动形成对比。
  • 花瓣:象征生命的脆弱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齿嚼寒声”中“嚼”字的意思是? A. 吃
    B. 发出声音
    C. 打磨
    D. 流动

  2. 诗中提到的“城根”指的是? A. 城墙的顶部
    B. 城墙的底部
    C. 城市中心
    D. 城市的边缘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金钱的追求
    D.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理念。
  • 王维《山居秋暝》:将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结合,展现诗人的哲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以自然为题材,但梅尧臣更注重细节的描写,而王维则关注于心境与自然的融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