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州见和答之二首》

时间: 2025-01-19 22:37:36

春随落絮去堂堂,白发相看作许长。

人物如公犹未节,诸生何敢薄淮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随落絮去堂堂,白发相看作许长。
人物如公犹未节,诸生何敢薄淮阳。

白话文翻译

春天随着飘落的柳絮悄然离去,白头老者互相对视,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见面。像公(指贤者)这样的人尚且未能节制言行,何况那些年轻的学子,怎敢轻视淮阳(指有名望的地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随落絮:春天随着柳絮飘落而去,象征春天的消逝。
  • 堂堂:形容气派或壮丽,这里指春天的美好景象。
  • 白发:指年老者,象征智慧和经验。
  • 相看作许长:互相凝视,似乎已久,表达久别重逢的感慨。
  • 人物如公:像孔子等有德行的人。
  • 犹未节:仍旧没有节制或规范。
  • 薄淮阳:轻视淮阳的学子。

典故解析:

  • 淮阳:古地名,指的是历史上有名望的地方,象征着文化和学术的高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是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复兴之际,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感慨,表达了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与对学子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离去为引子,勾起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通过描绘春天与柳絮的关系,营造出一种略显忧伤的氛围,暗示着美好事物的逝去。接着,诗人转而描绘白发相看,显示出老者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岁月的无情。对“人物如公”的提及,不仅是对贤者的尊敬,也暗含了对当今士人的失望,尤其是对年轻学子的失望,似乎在警示他们要更加尊重传统与文化。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照,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对道德标准的追求,传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随落絮去堂堂:春天悄然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 白发相看作许长:白发老者互相凝视,象征着深厚的友谊与时间的沉淀。
  • 人物如公犹未节:贤者尚未能够自我节制,体现了对当代人风范的批评。
  • 诸生何敢薄淮阳:年轻学子如何敢轻视淮阳的文化底蕴,表达了对学术传承的重视。

修辞手法:

  • 对比:春天的美好与人事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春天描绘成有生命的存在,使得时光的流逝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无情、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开始与希望,反映自然的轮回。
  • 落絮: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随风而逝。
  • 白发:象征智慧与经验,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记忆。
  • 淮阳:象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学术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发”指代的是: A. 年轻人
    B. 老者
    C. 儿童
    答案:B

  2. “春随落絮去”中的“落絮”指的是什么? A. 柳絮
    B. 花瓣
    C. 雪花
    答案:A

  3. 诗人对年轻学子的态度是: A. 期望
    B. 不屑
    C. 冷漠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洪咨夔的《杨汉州见和答之二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对春天的描写充满感慨,但洪咨夔更多地关注人事变迁与文化传承,而杜甫则更侧重于现实社会的苦难与对国家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3. 《诗词名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