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时 闺怨》

时间: 2025-01-08 02:28:10

宝瑟凄凉怨岁华。

倚窗纱。

个侬生性似杨花。

逐风斜。

忽听一声啼杜宇,自嗟呀。

年年啼罢不还家。

只天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瑟凄凉怨岁华。倚窗纱。个侬生性似杨花。逐风斜。忽听一声啼杜宇,自嗟呀。年年啼罢不还家。只天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寂寞的时光中对生活的惆怅与无奈。她倚靠在窗纱旁,听着外面的杜鹃啼鸣,心中感到无比凄凉。她的性情如同随风飘荡的杨花,象征着她的漂泊与无依。每年杜鹃啼叫,仿佛在诉说着她的离愁别绪,而她的爱人却始终不归,留她孤独于天涯。

注释:

  • 宝瑟:一种古代的弦乐器,象征着美好而又凄凉的情感。
  • 倚窗纱:指倚靠在窗帘旁,表达一种内心的孤独和对外界的渴望。
  • 杨花:指杨树的花絮,轻盈飘荡,象征女子的柔弱与漂泊。
  • 杜宇:指杜鹃鸟,常在春天鸣叫,其叫声被视为忧伤的象征。
  • 天涯:指遥远的地方,象征着距离和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时期,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感受为主。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歌鉴赏:

《太平时 闺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宝瑟凄凉”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悲怆的氛围,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哀愁。接着,诗人通过“倚窗纱”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对外界的渴望与无奈。诗中的“个侬生性似杨花”生动地描绘了她的漂泊感,仿佛随风而散,无法把握生活的方向。

“忽听一声啼杜宇”一语,既是对春天的描绘,也是一种内心感受的映射。杜鹃的啼鸣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对女子内心情感的呼应,传达出一种无尽的思念与惆怅。最后一句“只天涯”,则是对远方爱人的呼唤与无奈,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力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爱情的渴望,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宝瑟凄凉怨岁华”:宝瑟的声音与岁月的流逝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往昔的怨恨与哀伤。
    • “倚窗纱”:女子孤独地倚靠在窗边,独自感受外面的世界。
    • “个侬生性似杨花”:比喻她的性情轻柔而无定,暗示了她的孤独与漂泊。
    • “逐风斜”:暗指她的生活如同杨花一般,随风飘荡,难以把握。
    • “忽听一声啼杜宇”:杜鹃的啼鸣是她内心情感的反映,带来忧伤的回忆。
    • “自嗟呀”:自我感叹,表现出她的无奈与失落。
    • “年年啼罢不还家”:每年杜鹃的叫声都在提醒她心中的思念,但爱人却始终没有归来。
    • “只天涯”:表达了她对远方的渴望与无奈,象征着距离与失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性情比作“杨花”,形象生动,突出其漂泊感。
    • 拟人:杜鹃的啼鸣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第一句与第二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 宝瑟:象征美好与凄凉,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 杨花:象征漂泊无依,表达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
  • 杜宇:作为忧伤的象征,传递出思念与离愁。
  • 窗纱:代表内心的隔绝与对外界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宝瑟”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快乐 B. 凄凉 C. 富贵

  2. “个侬生性似杨花”中的“杨花”比喻的是? A. 坚强 B. 漂泊 C. 美丽

  3. 杜鹃的啼鸣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春天 B. 思念 C. 欢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董元恺的作品都表现了女性的孤独与思念,李清照更多地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而董元恺则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