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
苏轼 〔宋代〕
几共查梨到雪霜,一经题品便生光,木奴何处避雌黄。
北客有来初未识,南金无价喜新尝,含滋嚼句齿牙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述了查梨在雪霜的季节里,与人分享的情景。查梨一旦被品尝,便让人感受到其光鲜的外表与美好的味道。木奴(即木工)在哪里能躲避那令人厌恶的雌黄(指黄虫)呢?北方客人初来乍到,还未品尝过这美味,而南方的金子虽无价,但这样新鲜的果实却让人心生喜悦,咬一口,满口香甜。
注释:
- 查梨:一种梨,果实圆润,味甜。
- 雪霜:指寒冷的季节,象征着查梨的成熟。
- 题品:品尝、评价。
- 木奴:古代木工的称谓,可能指的是木工的生活状态。
- 雌黄:一种有毒的矿物,常用来形容厌恶的东西。
- 北客:来自北方的客人。
- 南金:南方的金子,比喻珍贵的东西。
- 含滋嚼句:形容咬的时候会发出声响,传递出梨的美味。
典故解析:
- 查梨:在古代,梨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常用于诗词中。
- 北客与南金:这里反映了南北文化的差异,体现了北方人对南方特产的好奇与喜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是宋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品味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尤其是对食物的热爱,以及人与人之间分享的快乐。
诗歌鉴赏:
《浣溪沙·几共查梨到雪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词作,苏轼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查梨的美味与季节的变迁相结合,展现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词中描写的查梨,象征着秋冬季节的丰收与珍贵,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食物的珍视与喜爱。北客的到来,不仅是对南方特产的探索,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体现。苏轼以“含滋嚼句齿牙香”结尾,生动地表现了梨的美味,传递出一种愉悦的分享心情。整体来看,这首词既有对食物的赞美,也包含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展现了苏轼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共查梨到雪霜:几次的查梨已经在寒冷的雪霜中成熟,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 一经题品便生光:一旦品尝其味,便会感受到它的美好,展现了食物的吸引力。
- 木奴何处避雌黄:表达了对生活中不如意的逃避与无奈,借用木工的形象,暗示社会的艰辛。
- 北客有来初未识:北方的客人初次来访,对南方的特产并不熟悉,表现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 南金无价喜新尝:即便南方的金子贵重,但能品尝到新鲜的查梨更让人开心。
- 含滋嚼句齿牙香:细腻的描写了咬梨时的美妙体验,生动形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查梨比作珍贵的食物,强调其美味。
- 拟人:通过“北客有来”展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 对仗:词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查梨的描绘,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分享的愉悦,传递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查梨:象征着丰收与美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雪霜:象征着寒冷的季节,反衬出查梨的珍贵。
- 北客与南金: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代表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查梨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丰收与美好
- C. 人际关系
-
“北客有来初未识”中的北客指的是?
- A. 南方人
- B. 北方人
- C. 外国人
-
诗中提到的“南金”象征什么?
- A. 贵重的物品
- B. 生活的困难
- C. 友情的价值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扇》 - 汤显祖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享受的热爱,但更注重豪放的情感。
- 杜甫的《春望》:虽同为写景,但更侧重于忧国忧民,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选》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文学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