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拟古九首》

时间: 2025-01-17 10:07:26

夜梦披发翁,骑驎下大荒。

独行无与游,闯然疑我堂。

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

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

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

少年慕遗文,奇姿揖昂扬。

衰罢百无用,渐以圆斲方。

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梦披发翁,骑驎下大荒。
独行无与游,闯然疑我堂。
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
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
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
少年慕遗文,奇姿揖昂扬。
衰罢百无用,渐以圆斲方。
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

白话文翻译:

梦中我见到一个披头散发的老人,骑着麒麟在广阔的荒原上飞驰。
我独自一人走着,没有人陪伴,心中疑惑是否还在家中。
他高谈阔论,言辞何其激昂,而我细听这些话,又觉得它们是如此渺小。
我慢慢地听着他们的言论,依旧沉浸在书墨的世界里。
我一生的气概如同彩虹般壮丽,怎能埋葬于北邙山下?
年轻时我向往古人的文采,身姿奇特,气度非凡。
而如今衰老无用,渐渐地变得圆滑,失去了锐利。
隐约中我找到了一些安慰,老去时却又感到自我伤感。

注释:

  • 披发翁:披头散发的老人,象征自由与不拘一格的思想。
  • 骑驎:骑着麒麟,麒麟在古代是祥瑞的象征,代表高尚与理想。
  • 北邙:指北邙山,古代人们常用此地作为埋葬之所,象征死亡与归宿。
  • 圆斲方:比喻渐渐变得圆滑,失去年轻时的锋锐与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诗篇,也有细腻优雅的词作。他生活在北宋时期,经历了政治风波,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遭遇政治挫折、流亡生涯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年轻时理想的怀念与对老年孤独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过往岁月的惋惜。

诗歌鉴赏:

《和陶拟古九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理想与现实、年轻与衰老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夜梦披发翁,骑驎下大荒”一开篇,便设定了一个梦幻而又超脱的场景,展现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在梦中,苏轼遇见了一个形象独特的老人,这不仅是对古代智者的追慕,也象征着一种自由与洒脱的精神。

随着诗的深入,苏轼表达了对现实的反思与无奈。特别是“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一句,显示出他曾经的理想与气慨,然而如今却被现实的无情所击败。诗中的“少年慕遗文,奇姿揖昂扬”,不仅是对年轻时光的怀念,更是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与自省。

整首诗通过独特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梦披发翁,骑驎下大荒:梦中遇见披头散发的老人,象征一种不受拘束的理想境界。
  2. 独行无与游,闯然疑我堂:孤独地行走,生出对现实的怀疑与困惑。
  3. 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对高谈阔论的激昂与微不足道的言辞进行对比,反映出对言论的质疑。
  4. 我徐听其说,未离翰墨场:沉浸于书墨之中,未能真正理解现实。
  5. 平生气如虹,宜不葬北邙:一生的豪情壮志,怎能埋没于死去的地方。
  6. 少年慕遗文,奇姿揖昂扬:年轻时对古人文化的向往,展示了自己的理想。
  7. 衰罢百无用,渐以圆斲方:衰老后觉得无所用处,变得圆滑而失去锐气。
  8. 隐约就所安,老退还自伤:隐约中寻找到安慰,但老去的无奈又让人痛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气如虹”比喻气概的壮丽。
  • 对仗:如“高论”“微言”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抽象的感情具象化,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和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老年无奈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披发翁:象征自由、不拘一格的思想。
  • 骑驎: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尚。
  • 北邙:象征死亡、归宿与无奈。
  • 气如虹:象征壮丽的气概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披发翁”象征什么?

    • A. 自由的思想
    • B. 现实的束缚
    • C. 年轻的理想
      答案:A
  2. “高论何峥嵘,微言何渺茫”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 A. 年轻人的追求
    • B. 言论的价值
    • C. 自己的衰老
      答案:B
  3. “平生气如虹”中的“虹”比喻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壮丽的理想
    • C. 逝去的青春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 李白《将进酒》:体现豪放不羁的精神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苏轼与陶渊明的作品均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苏轼更加强调人生态度与个体情感,而陶渊明则更多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陶渊明传记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