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季贶寂寂原韵》
时间: 2025-01-17 09:26: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坳深树不知门,
寂寂斋居避客喧。
贫到乱离都作达,道能忧患更称尊。
住山长策书千卷,
遗世高怀酒一樽。
除是纵游岩壑兴,
行踪不出水云村。
白话文翻译:
在深林的山坳中,树木茂密,仿佛没有出入的门;
我在这寂静的斋居中,避开世俗的喧嚣。
虽说贫穷到乱离,然而我依然志向高远,能忧虑世事更显尊贵。
我在山中长久地埋头写书,手中握着一樽美酒,
与世隔绝,心怀高远。
只是偶尔游玩山岩的兴致,
我的行踪却始终不离开这水云环绕的村庄。
注释:
- 林坳:山谷的意思,林木茂密的地方。
- 寂寂:形容安静、孤寂。
- 斋居:指清静的居所,通常是读书或修身之处。
- 乱离:指贫困或家庭离散的生活状态。
- 道能忧患:指有道德的人能够忧虑社会的困境。
- 长策:久居,长时间的生活。
- 遗世高怀:意指心志高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水云村:形容环境清幽的村庄,水和云相伴。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遗世高怀”和“道能忧患”都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态,反映了清代隐士文化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彻凡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隐逸生活和高洁情操而闻名。其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疏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喧嚣世事的厌倦以及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反思与批判。开头的“林坳深树不知门”传达出一种深邃而孤寂的环境,象征着诗人远离人世的选择。接着“寂寂斋居避客喧”,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避世的态度,显示出诗人对喧闹社会的不屑与逃避。
“贫到乱离都作达”,这一句反映了即使身处贫困,诗人依然心怀理想与追求,表明了道德和志向的崇高。接下来的“住山长策书千卷”,则表现出诗人对学问的渴望与追求,表明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充实与满足。
最后两句“除是纵游岩壑兴,行踪不出水云村”则描绘了诗人偶尔的游玩与心灵的归属,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哲思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清静生活的赞美。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通过“林坳深树”描绘出一个幽静的环境,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 第二句:强调诗人选择孤独与安静,逃离外界的喧嚣。
- 第三句:贫穷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沮丧,反而让他更加尊重道德与理想。
- 第四句:居住在山中,潜心于书籍的积累,体现了对知识的崇尚。
- 第五句:高洁的志向和清酒相伴,显示出一种恬淡的心境。
- 第六句:偶尔游玩山岩,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生活的乐趣。
- 第七句:虽然游玩,但始终不离开对安静环境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与自然结合,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住山长策书千卷,遗世高怀酒一樽”,展现了诗歌的对称美。
- 排比:通过对生活状态的多重描述,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追求隐逸生活与精神自由,通过描绘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林坳:象征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遥远。
- 斋居:代表清净、独立的精神空间。
- 贫困:反映社会的复杂与个人的选择。
- 书卷:象征知识和文化的积累。
- 酒樽:代表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林坳深树不知门”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喧闹的环境
- B) 隐居的宁静
- C) 追求财富
-
诗人对贫穷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灰心丧气
- B) 忍受痛苦
- C) 心怀理想
-
“水云村”代表什么?
- A) 贫穷的地方
- B) 清幽的环境
- C) 喧哗的城市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彻凡的《和季贶寂寂原韵》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彻凡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隐逸文化与清代诗歌》
此分析为帮助理解与学习这首诗的多维度视角,激发对古代诗词的兴趣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