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六 甲辰中秋后二日晚晴放舟石湖,观越城桥下☆月,明日将从胥口探桂山中,不预此游盖五年矣。》

时间: 2025-01-04 10:14:39

旧泊横桥花覆船,酒灯人语隔湖烟,红箫肠断十年前。

经醉溪山如此夜,后逢花月奈何天,漫吟秋扇黯悽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六 甲辰中秋后二日晚晴放舟石湖,观越城桥下☆月,明日将从胥口探桂山中,不预此游盖五年矣。 旧泊横桥花覆船,酒灯人语隔湖烟,红箫肠断十年前。经醉溪山如此夜,后逢花月奈何天,漫吟秋扇黯悽涟。

白话文翻译:

曾经停泊在横桥边,花儿覆盖了船只,酒灯下人们的谈话隔着湖上的烟雾,红箫声让人心碎,那是十年前的记忆。经历醉酒后的溪山之夜,再次遇到花月,却不知如何面对这天空,漫无目的地吟唱着秋天的扇子,心中感到黯淡和凄凉。

注释:

  • 旧泊横桥:指诗人曾经停泊在横桥边。
  • 花覆船:船上覆盖着花,形容景象美丽。
  • 酒灯人语:酒灯下人们的谈话。
  • 隔湖烟:隔着湖上的烟雾。
  • 红箫肠断:红箫声让人心碎,比喻悲伤的回忆。
  • 经醉溪山:经历醉酒后的溪山之夜。
  • 后逢花月:再次遇到花月。
  • 奈何天:不知如何面对这天空。
  • 漫吟秋扇:漫无目的地吟唱着秋天的扇子。
  • 黯悽涟:心中感到黯淡和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文焯(1856-1918),字叔问,号小坡,晚号大鹤山人,清代文学家、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郑文焯在中秋后二日晚晴时,放舟石湖,观赏越城桥下的月亮,次日计划从胥口探访桂山,已有五年未曾参与此游。词中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中秋后夜晚的湖上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词中“旧泊横桥花覆船”一句,以花覆船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美丽而略带忧伤的氛围。“红箫肠断十年前”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心碎的情感。后两句“经醉溪山如此夜,后逢花月奈何天”,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泊横桥花覆船:诗人回忆起曾经停泊在横桥边的情景,船上覆盖着花,景象美丽。
  2. 酒灯人语隔湖烟:酒灯下人们的谈话隔着湖上的烟雾,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
  3. 红箫肠断十年前:红箫声让人心碎,比喻悲伤的回忆,指的是十年前的记忆。
  4. 经醉溪山如此夜:经历醉酒后的溪山之夜,形容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5. 后逢花月奈何天:再次遇到花月,却不知如何面对这天空,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6. 漫吟秋扇黯悽涟:漫无目的地吟唱着秋天的扇子,心中感到黯淡和凄凉。

修辞手法:

  • 比喻:“红箫肠断”用红箫声比喻悲伤的回忆。
  • 拟人:“花覆船”将花拟人化,形容船上覆盖着花。
  • 对仗:“旧泊横桥”与“酒灯人语”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词中流露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花覆船: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美好而略带忧伤的回忆。
  • 红箫肠断:悲伤的回忆,象征着心碎的情感。
  • 酒灯人语:朦胧的氛围,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 秋扇:秋天的扇子,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红箫肠断十年前”中的“红箫”象征什么? A. 悲伤的回忆 B. 美丽的景象 C. 快乐的时光 答案:A

  2. 诗中“漫吟秋扇黯悽涟”中的“秋扇”象征什么? A. 时光的流逝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丰收 答案:A

  3. 诗中“后逢花月奈何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郑文焯《浣溪沙》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但郑文焯的词更加细腻和婉约,而苏轼的词则更加豪放和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郑文焯词选》:收录了郑文焯的多首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词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