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食荔枝》

时间: 2025-01-07 20:26:16

开奁未暇论香味,便合令居第一流。

细擘轻红倾瑞露,周南端复且淹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开奁未暇论香味,便合令居第一流。 细擘轻红倾瑞露,周南端复且淹留。

白话文翻译:

打开盒子还未细品其香味,就应让它位居第一流。 细细剥开那轻柔的红色,如同倾泻的瑞露,在周南之地长久停留。

注释:

  • 开奁:打开盒子。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 未暇:没有时间,来不及。
  • 论香味:品评香味。
  • 便合:就应该。
  • 第一流:最好的等级。
  • 细擘:细细剥开。
  • 轻红:指荔枝的红色外皮。
  • 倾瑞露:比喻荔枝果肉的晶莹剔透。
  • 周南:古代地名,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 端复:确实,真的。
  • 淹留:停留,逗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年-1180年),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词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品尝荔枝时的感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荔枝的美味和珍贵,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和赞美。首句“开奁未暇论香味,便合令居第一流”,诗人还未细品荔枝的香味,就已经认定它应位居第一流,表达了对荔枝的极高评价。后两句“细擘轻红倾瑞露,周南端复且淹留”,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荔枝的果肉比作倾泻的瑞露,形象生动,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留恋之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和深厚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奁未暇论香味,便合令居第一流。

    • 诗人打开盒子,还未细品荔枝的香味,就已经认定它应位居第一流,表达了对荔枝的极高评价。
  2. 细擘轻红倾瑞露,周南端复且淹留。

    • 诗人细细剥开荔枝的红色外皮,将其果肉比作倾泻的瑞露,形象生动。同时,诗人表达了对荔枝的留恋之情,希望在周南之地长久停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荔枝的果肉比作倾泻的瑞露,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淹留”一词,赋予荔枝以人的情感,表达了对荔枝的留恋之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荔枝的喜爱和赞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荔枝的极高评价和留恋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受和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轻红:指荔枝的红色外皮,象征着荔枝的美丽和珍贵。
  • 瑞露:比喻荔枝的果肉,形象生动,象征着荔枝的美味和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开奁未暇论香味”中的“奁”是指什么? A. 盒子 B. 镜子 C. 梳妆台 D. 书桌

  2. 诗中“细擘轻红倾瑞露”中的“轻红”指的是什么? A. 荔枝的果肉 B. 荔枝的红色外皮 C. 红色的花瓣 D. 红色的丝绸

  3. 诗中“周南端复且淹留”中的“淹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荔枝的喜爱 B. 对荔枝的厌恶 C. 对荔枝的无奈 D. 对荔枝的恐惧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诗词对比:

  • 张栻的《初食荔枝》与苏轼的《惠州一绝》都表达了诗人对荔枝的喜爱和赞美,但张栻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荔枝的留恋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栻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