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忆旧用高季迪韵》
时间: 2025-01-01 11:38:25意思解释
石州慢 忆旧用高季迪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原文展示
醉拍雕阑,思忆从前,泪珠频洒。东阳倦沈,多愁多病,瘦躯堪把。水市津楼,奈他绣被浓香,旧时閒事偏萦惹。颠倒觅乌丝,检霜毫细写。妖冶。此夜虫虫,曾嘱监奴,葳蕤慢下。且趁湘簟银灯,邀人白打。摘尽铜签,小婢故恼人行,任他嘶断门前马。懊恼后堂前,又年光换也。
白话文翻译
醉酒后拍打着雕刻的栏杆,思念往昔,泪水不断流下。东阳的天色渐沉,我多愁多病,瘦弱的身躯堪堪支撑。水边的楼阁,浓香的绣被令我想起旧时的闲事,偏偏又萦绕在心头。颠倒着寻找乌丝笔,细心检索霜毫书写。妖冶的夜晚,虫鸣声中,我曾托付给侍女,慢慢地让花草蔓延。趁着银灯下的湘簟,邀请人来对弈。摘尽了铜签,小婢因我惹怒了行人,任凭他在门前的马嘶鸣。懊恼地回到后堂,年光又在悄然更替。
注释
- 雕阑:雕刻的栏杆,常用于形容楼台的美丽。
- 东阳:指东边的阳光,暗示时间的流逝。
- 水市津楼:水边的市场和楼阁,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
- 乌丝:指黑色的毛笔,用于书写。
- 霜毫:霜白的毛笔,形容笔尖的细腻。
- 湘簟:用湘江的芦苇编成的席子,常用于宴饮。
- 铜签:古代用来记录的签条,象征着时间和往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字梦阮,号淡斋,清代词人,以词风婉丽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常常融入对历史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清代,正值个人情感的流露与对往昔时光的回忆。诗人通过对旧事的追忆,表达了对青春逝去及生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石州慢 忆旧用高季迪韵》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展现了陈维崧对往昔的深切怀念。全词以“醉拍雕阑”开篇,直接引入了诗人醉酒后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迷醉而悲伤的氛围。接着,词人回忆起过去的种种,情感在细腻的描写中逐渐升华。从“多愁多病”可见词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忧伤。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水市津楼”、“绣被浓香”等,勾勒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温柔。同时,词人通过对“虫鸣”和“银灯”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孤寂,充满了思念的气息。
整首词在情感表达上层次分明,既有对旧时光的眷恋,也有对现状的无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拍雕阑:醉酒后拍打雕刻的栏杆,暗示诗人身处的环境和内心的醉意。
- 思忆从前,泪珠频洒:对往昔的思念,泪水不禁流下,情感真挚。
- 东阳倦沈,多愁多病,瘦躯堪把:描述诗人因多愁病苦而感到疲惫的状态。
- 水市津楼,奈他绣被浓香:提到水边的楼阁与浓香的绣被,暗示旧时的美好记忆。
- 颠倒觅乌丝,检霜毫细写:描绘诗人寻找笔墨书写思绪,表达创作的渴望。
- 妖冶。此夜虫虫,曾嘱监奴,葳蕤慢下:在虫鸣声中,托付侍女慢慢装饰夜晚,增添了诗的细腻感。
- 且趁湘簟银灯,邀人白打:借助美好的环境,邀请知己共同玩乐,体现了对生活的享受。
- 摘尽铜签,小婢故恼人行:描绘小婢因惹怒行人而生气,展现生活琐事。
- 任他嘶断门前马,懊恼后堂前,又年光换也:生命如马蹄声般匆匆而过,感慨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水市津楼”比喻江南的繁华。
- 拟人:如“虫虫”让虫鸣更具生动性。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乐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雕阑:象征美好的回忆。
- 水市津楼:代表江南的繁荣。
- 银灯:象征温馨的氛围。
- 虫鸣:体现夜晚的宁静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的“雕阑”指什么?
- A. 树木
- B. 栏杆
- C. 窗户
-
诗人通过“虫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孤寂
- C. 开心
-
“东阳倦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 A. 精力充沛
- B. 倦怠无力
-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李清照的词更偏向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陈维崧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描绘。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