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 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次蘧庵先生韵》
时间: 2025-01-01 11:43: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州慢 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次蘧庵先生韵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昨客睢阳,古寺开元,水木妍雅。
我方避暑,兄过挈榼,一樽同把。
讵知别后,使君风木衔悽,书来双袖鲛珠惹。
拟补白华诗,倩广微烘写。
难画。缠绵至性,恨抵啼猿,感深封鲊。
太息鲤湖雁杳,辽城鹤化。
饭僧香积,啁啾百鸟悲鸣,灵旗惝恍居为马。
盛事遍流传,得之余季也。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睢阳游玩,古老的开元寺里,水光山色美不胜收。
我正在避暑,而兄长你却带着酒壶,和我一同把酒畅饮。
岂料分离之后,你在风中传来的哀伤,书信中泪水染湿了衣袖。
我想补写一些关于白华的诗句,请那微薄的阳光来为我烘托。
这画面难以描绘,缠绵与悲伤交织,恨不得如同啼猿一般,感情深沉而封闭。
叹息着鲤湖的雁已远去,辽城的鹤已化作云烟。
僧人香积饭的香气,伴随着百鸟的悲鸣,灵旗飘荡在马背上。
盛大的事情已经传遍,得此余韵流连忘返。
注释
- 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古代重要城市。
- 开元寺:著名古寺,代表佛教文化。
- 风木:指风中摇曳的树木,象征离别的伤感。
- 鲛珠:传说中的珍珠,象征泪水。
- 白华:可能指某种诗词风格或具体的诗句。
- 鲤湖、辽城:象征遥远的地方,传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0-1680),清代诗人,字允恭,号阮亭,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与友人别后,表达了对旧游的怀念和离别的伤感,反映了清代士人的情感与生活。
诗歌鉴赏
《石州慢》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怀旧之情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与离别后的惆怅。词中开篇即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水木妍雅,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勾起读者的视觉想象。接着,作者转入对友人分别后的思念,言辞中流露出深深的感伤,尤其是“书来双袖鲛珠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泪水的无奈与深情。
词中多次提到自然元素,如“鲤湖雁杳”、“百鸟悲鸣”,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景致的美感,也深化了情感的层次,使得离别的痛苦更为显著。尤其在“缠绵至性,恨抵啼猿”一句中,作者通过比喻将内心的感受与自然景象相融合,表现出对离别的无尽哀怨。
整首词在情感表达上,既有对往日的缅怀,也有对友人现状的关注,反映出陈维崧作为士人的情怀与气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客睢阳:回忆在睢阳的游历,暗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 古寺开元,水木妍雅:描绘古寺的优美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我方避暑,兄过挈榼,一樽同把:表明作者与兄长同饮的情景,添加了友情的温暖感。
- 讵知别后:转入离别后的感伤,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情感波动。
- 使君风木衔悽:用“风木”形象化地表达了思念与离别的哀伤。
- 书来双袖鲛珠惹:形象地描述了收到友人来信时的泪水与思念交织的情感。
- 拟补白华诗,倩广微烘写:想要写出白华的诗句,求助于微弱的光影来表现情感。
- 难画:表明情感无法用画作完美表达。
- 太息鲤湖雁杳:感叹远方的雁已消失,象征着离别的无奈。
- 盛事遍流传:最后总结,昔日的欢乐已成为美好的回忆,流传于心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的痛苦比作啼猿的哀鸣,加强情感的共鸣。
- 拟人:自然景物与情感结合,使得环境更具情感色彩。
- 对仗:如“饭僧香积,啁啾百鸟悲鸣”,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抒发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木妍雅: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鲛珠:象征泪水与思念,具有文化深意。
- 百鸟:象征离别后的孤独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睢阳”是指哪个地方?
- A. 河南省
- B. 江苏省
- C. 浙江省
- 答案:A
-
“书来双袖鲛珠惹”中“鲛珠”象征什么?
- A. 珍珠
- B. 泪水
- C. 酒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百鸟悲鸣”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愤怒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杜甫在《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与陈维崧的“怀友”情感形成鲜明对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折射出人内心的情感,但侧重点和文化背景却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陈维崧诗词选》
此资料提供了对《石州慢》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