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四》
时间: 2024-09-19 21:59: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四
作者: 周济 〔清代〕
苏门在人间,其庶寻孙登。
鸾音不可即,云想空崚嶒。
峨峨齿高屐,袅袅扶脩藤。
芊芊竹环宅,晻晻华盈塍。
西山多华农,厥产吾其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苏州的美好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世间的苏门,那里的人们大多像孙登一样聪明。
那悠扬的音乐难以触及,仿佛云端的高山在梦中。
高耸的山峦像是穿着高靴,细长的藤蔓轻轻摇曳。
翠绿的竹林环绕着我的家,繁花似锦的田间一片葱茏。
西山有很多农民,那里是我永恒的依赖。
注释:
- 苏门: 指苏州的门第,常用来指代苏州地区。
- 孙登: 可能指历史人物,寓意聪明才智。
- 鸾音: 指美妙的音乐,鸾是一种神鸟,象征高雅的气质。
- 云想: 形容云彩的想象,表现出空旷和高远。
- 峨峨: 形容山高耸的样子。
- 高屐: 高底的鞋,象征高贵。
- 扶脩藤: 指修长的藤蔓,形象生动。
- 芊芊: 形容竹子细长的样子。
- 晻晻: 形容光景昏暗或阴沉,反衬出乡村的生机。
- 华农: 指有才华的农民,寓意勤劳和智慧。
典故解析:
- 苏门: 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在苏州聚集,典型的文人气息。
- 云想空崚嶒: 可能与道教或佛教的空灵意境相联系,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济,清代诗人,生于江南,精于诗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闲聊之际,反映了他对苏州美丽自然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四》是一首充满江南气息的诗作,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中描绘了苏州的自然风光,展现了竹林、藤蔓与田间的生机勃勃,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特别是“高耸的山峦像是穿着高靴”,这一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伟岸与诗人的敬畏之情。
此外,诗中“鸾音不可即”一句,传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正如那难以触及的音乐,反映了人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门在人间,其庶寻孙登。
这句指出苏州的人才辈出,像历史上的孙登一样聪明能干。 -
鸾音不可即,云想空崚嶒。
表达了对美妙音乐的向往,以及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
峨峨齿高屐,袅袅扶脩藤。
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柔美,形成鲜明对比。 -
芊芊竹环宅,晻晻华盈塍。
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生活的热爱,生机勃勃的农田景象。 -
西山多华农,厥产吾其恒。
表达了对农民勤劳与智慧的赞美,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 “鸾音不可即”是对美好事物的比喻,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竹、藤、华农等意象交织,构成了美丽的自然画卷。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自然、友谊与生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苏门: 象征着人杰地灵的地方。
- 鸾音: 代表美好、高雅的事物。
- 高屐: 体现出高贵与优雅的气质。
- 竹: 代表坚韧与清雅,象征着文人情怀。
- 华农: 体现出勤劳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苏州
C. 南京
D. 杭州 -
“鸾音不可即”中“鸾”指什么? A. 一种鸟类
B. 一种乐器
C. 一种花卉
D. 一种舞蹈 -
诗中提到的“芊芊竹环宅”表现了什么? A. 诗人的家乡环境
B. 诗人的情感
C. 诗人的理想
D. 诗人的生活状态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四》的对比:
- 两者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自然的赞美,但《静夜思》更多地体现了孤独感,而《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四》则充满了生机与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