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子能清节,幽栖道不贫。
秫田供酿早,书屋与农邻。
北学谁高第,西方彼美人。
相逢身世感,燕草又三春。
白话文翻译:
公子拥有高尚的节操,隐居在幽静的地方并不贫困。
稻田早已丰收,书屋与农家相邻。
北方的学问谁最优秀,西方的美人又是谁呢?
相逢时我们感慨万千,燕草又迎来了第三个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公子:指高贵的年轻人。
- 清节:指高尚的品德和节操。
- 幽栖:隐居在清幽的地方。
- 秫田:高粱田。
- 供酿:用来酿酒的原料。
- 北学:北方的学问或学者。
- 美人:指西方的美女。
- 燕草:燕子飞回时草生青翠,象征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北学”和“西方彼美人”暗示了对不同地域文化和人文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知识和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良年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通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良年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外界文化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高尚节操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直接描绘了公子的清高与隐逸,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提到的秫田和书屋,表现了诗人对农耕和书香生活的珍视。这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也是对知识和勤劳的赞美。
“北学谁高第,西方彼美人”则引发了对学问和美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比与叹息,似乎在感慨世事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最后一句“燕草又三春”用燕子归来的意象,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带有些许感伤与哲思。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清新脱俗的情怀和深邃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子能清节:强调了公子的高洁品德。
- 幽栖道不贫:说明隐居生活的富足,体现了一种内心的富有。
- 秫田供酿早:提到丰收,象征着勤劳的成果。
- 书屋与农邻:强调书香与田园的和谐相处。
- 北学谁高第:引出对学问的探讨。
- 西方彼美人:关注西方美人的描写,表现对美的向往。
- 相逢身世感:表达相逢时的感慨。
- 燕草又三春:象征春天的回归,带来生命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公子能清节,幽栖道不贫”,形式整齐。
- 比喻:用“燕草”来象征春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清高节操、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文化和美的追求,揭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子:象征高尚的理想人。
- 清节:象征道德的纯洁。
- 燕草: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公子”指的是谁?
- A. 农民
- B. 高贵的年轻人
- C. 学者
-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北学”指什么?
- A. 南方的学问
- B. 北方的学问
- C. 西方的学问
- 答案:B
-
“燕草又三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春天的到来
- B. 冬天的结束
- C. 秋天的落幕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李良年的清新隐逸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相似,都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但李良年更注重对外界文化的思考,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态度的表达。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各有千秋,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良年诗集》
以上内容为《申丈凫盟贻书见讯且索近著寄答 其一》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