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五》
时间: 2025-01-04 08:06: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尊彝古生銴,文胜质已镌。
埋璧珛满身,五德岂复全。
嗜古匪适用,所宝在穿。
遂令啖名者,老死故纸间。
束发悟其非,垂老岂惑焉。
精神傥别寄,稍久辄欲迁。
赖兹隽永味,庶以消长年。
白话文翻译:
尊重古代的品德和文化,然而文采已超越了质地。
一身埋藏了许多珍宝,但五种美德难以再全。
热爱古籍却与现实不合,所珍视的只是在于表面的装饰。
最终导致那些只追求名声的人,老死在古书的堆积中。
年轻时明白了这些道理,年老时又怎会迷惑呢?
精神如果暂时寄托在外,稍久就会想要迁移。
幸运的是,能够品味到这些永恒的真理,
这才是消磨漫长岁月的良方。
注释:
- 尊彝:尊重古代的礼仪和文化。
- 銴: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文化的精致。
- 埋璧珛:比喻身上藏有许多珍贵的宝物。
- 五德:指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
- 啖名者:追逐名声的人。
- 束发:指年轻时的思考和觉悟。
- 精神傥别寄:精神可能暂时寄托在某处。
典故解析:
- 五德: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基本道德准则,强调个人的德行修养。
- 埋璧珛:古代传说中,璧和珛都是象征珍贵之物的玉石,常用来比喻潜在的价值被掩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济,清代著名诗人,其诗风常融古今,重视文化传承和道德教育。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为主,风格清新而有深意。
创作背景:
《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五》是诗人在夏日纳凉时,与友人闲聊的随笔。诗中通过对古文化的思考,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观察与批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古文化的尊重与当时社会中追逐名利的批判。开头两句提到对古文化的尊重与对文采的追求,却指出这种追求往往超越了内在的质朴。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埋璧珛”来形象地表明,虽然外在的装饰与追求华丽,但内心的五德却可能难以维持,暗含了对物质追求的反思。
诗中“嗜古匪适用”一语,揭示了对古籍的盲目崇拜并不适合现实的生活,真正的智慧在于能够辨析得失,而非仅仅是追求名声的表面。整首诗在思考中跳脱出个人的局限,强调了精神的寄托和对真理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赖兹隽永味,庶以消长年”来总结,表达了对永恒真理的向往和品味,强调在漫长的岁月中,能够通过理解这些深邃的道理来消磨时间的意义。这种对文化的追求与反思,正是周济诗歌的精髓所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尊彝古生銴:尊重传统文化与礼仪,强调古代文化的珍贵。
- 文胜质已镌:文化的表面华丽已经超越了内在的真实品质。
- 埋璧珛满身:身上虽有许多珍贵的东西,但内在的五德可能已不全。
- 嗜古匪适用: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并不适合现实生活。
- 所宝在穿:追求名声的价值只在于表面的装饰。
- 遂令啖名者:最终导致那些追求名声的人老死在古书堆中。
- 束发悟其非:年轻时明白这些道理,年老时不会再迷惑。
- 精神傥别寄:精神如若寄托在某处,稍久便想要迁移。
- 赖兹隽永味:能够品味到永恒的真理,能消磨漫长岁月。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与今、华丽与质朴的对比,突出诗人对文化的思考。
- 比喻:将珍贵的文化比作埋藏的宝物,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设问:通过疑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对古文化的尊重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强调了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名利的对立,表现出一种追求真理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生:象征传统文化。
- 璧珛:象征珍贵的事物,暗示内在的价值。
- 五德:指道德修养,强调内在的品德。
文化内涵:
古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结合,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的追求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何为“尊彝”?
- A. 尊重古代的礼仪和文化
- B. 崇尚个人主义
- C. 追求名利
-
“埋璧珛满身”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拥有表面的华丽
- B. 内在的德行缺失
- C. 对古籍的热爱
-
诗中提到的“五德”指的是?
- A. 仁、义、礼、智、信
- B. 财富、名声、地位
- C. 诗、书、画、乐、道
答案:
- A
- A,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比较周济的《纳凉与陈生偶述 其五》和李白的《静夜思》,二者都涉及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但周济更强调对古文化的反思与现实的结合,而李白则侧重于对人生孤独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